亞省醫療服務政策改變
亞省衛生局在6月初公布,從7月開始把省內提供個人家居護理的機構數目減少三分之二,同時又撤消所有為病人在醫院就診的傳譯服務。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令人擔心省府此舉將會對長者和病人造成莫大影響。
家居護理服務
過往措施
這項維持已久的家居護理服務,深受長者歡迎。年老體弱、起居飲食乏人照顧,或接受手術治療後,在康復期間沒有家人料理的年長人士,一旦獲得醫生證明健康狀況,再經由護士完成家訪評估後,衛生局便會透過32個機構,派出持有文憑的護理人員,按各人不同的需要(一日數小時或一周數次)上門服務,費用則依照受服務者的收入多寡而定。長期接受此項服務的長者與護理人員之間,常會建立良好的關係和深厚的情誼,大多數長者因而不喜歡有任何調動。
目前改變
在亞省,提供家居護理的32個機構之中,22個非牟利組織已於7月遭衛生局終止合約;查探原因,並非服務質素欠佳,而是某些牟利機構在申請書上,開出較低價錢而贏得合約。對以經濟掛帥的衛生局而言,這是如意算盤:棄用22個規模較小的非牟利機構,集中選用10個較大的牟利機構,將可節省開支達180多萬。
引起影響
10個牟利機構之所以被錄用,純粹是以低價取勝,但他們怎可能做虧本生意呢?所以,必然在僱用的護理人員身上打主意,工資削減10%至20%。預料減工資的同時,服務質量也會下降,而直接受影響的,當然是那些接受服務的長者。
而那些失去合約的非牟利機構,只好解僱護理人員。不想失業,被解僱者或可到牟利機構去申請工作,縱然工資下降,但仍要就範,要是不甘被剝削,惟有從此改行。倘若他們轉行,這是十分可惜的,因為過去用盡人力、物力去栽培訓練的人才,就這樣平白流失了。
更甚者,以往長期派往長者家中照顧的護理人員,跟受助者彼此建立了友誼,護理服務一定來得更適切、更有效;一旦更換護理員,長者會感到不習慣與不安,情緒甚受影響。
醫院傳譯服務
得來不易
許多移民完全不諳英語或英文水平欠佳,見醫生時,常因言語不通而十分苦惱,一面難以瞭解病情,另一面又不明白治療或手術的真相,在病患中的人倍感彷徨,以及失去信心。社區服務機構不知費盡多少唇舌,經過幾番交涉,好不容易才說服衛生局,設立只局限於醫院內的傳譯服務。於是,數年前衛生局開設課程,訓練傳譯員、陪同病人到醫院去見醫生或接受治療,讓醫生與病人溝通無阻,促進診斷與治療的功效。
草率取消
維持不過數年的醫療傳譯服務,突然在7月被取消,衛生局此舉委實令人失望;從此,要去醫院就診而不諳英語的病人,肯定又再陷入無助的痛苦當中──聽不懂醫生的解釋,自己有口難言,不知如何回應和發問。就算有親友或義工當傳譯,由於未經訓練,很易產生誤會甚至鑄成大錯,後果堪虞。
削服務民受損
在亞省政府削減開支的大前提下,衛生局似乎亦在倒行逆施,不斷改變政策,撤消很多基要的服務。這些決定不但激發了公眾的輿論,而且更引起卡城華人社區的迴響,他們曾發起簽名請願運動,盼衛生局改變主意,但7月已過,音訊全無。家居護理的改變已經實施,醫院傳譯員已全被解僱。服務削減,居民受損,是我們暫時要接受的事實。
劉龔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