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可致富
誠如美國理財大師及暢銷書作者巴赫(David Bach)所言:「理財可致富」。訂立理財計劃永不會言遲,現在便應立即行動。重要的第一步是斷定目標、朝著方向而行,成為財政獨立人士。當中的「金科玉律」是遵守紀律和承諾,有計劃並持之以恆地儲蓄,千萬不要「先用未來錢」。
開源節流乃實際良方
開源節流並非新概念,也是解決入不敷出的實際良方。打工一族多找一份兼職,經商或自僱人士設法拓展客源,都是開源的好方法。
好些人不願意放下身段,或降低現有的生活標準,難以過節約的生活。美國理財大師及暢銷書作者巴赫提倡「理財可致富」。他首創的「拿鐵因素」(latte factor)提醒我們,無論日常的生活開銷多少,也不應忽視積少成多的效應,因財富累積歸因於我們的消費模式。比方說,每日一杯拿鐵咖啡是$3,一個月已花去$90,一年便是$1,095,30年則是$32,850。假如把這筆錢用作投資,以回報率6.5%來計算,30年的回報約為$150,000,正是「小數怕長計」的好例子。
做好稅務計劃,即是某程度控制稅項支出,並爭取最高的稅務優惠,這也是可行的節流方式。例如A君年薪$40,000,若即時為RRSP供款$7,200,A君可獲得大約$1,440的退稅;但假若A君此時暫停向RRSP戶口供款,留待至預期幾年後薪金增加至$70,000時才供款,假設稅律不變,同樣的供款額所獲得的退稅將增加至$2,243,亦即增加了56%的退稅額。
理財計劃六大方面
無論收入多寡都需要理財,一個周全的理財計劃,包括以下六方面:
(1)現金管理:大前提是不要入不敷出,累積債務。使用信用卡雖然十分方便,但利息高昂,故此每月必須還清欠款,而不應只償還最低還款額,免得欠款越積越多;可以的話,每周檢視消費額,一旦發現超出預算,就應有所節制。此外,信用卡適用於日常小額消費,如家庭旅行的大額項目,還是儲備足夠的金錢才成行。
(2)訂立目標:如短期目標是置業,中期目標是預備孩子的大學學費,長期目標是65歲退休時有$500,000作為養老金,那麼從今天開始便要準備,設法實現目標。
(3)投資計劃:根據目標作出適當的投資。例如短期目標是預備新車首期的話,最好不要購買風險較高的股票或債券,將金錢存放在儲蓄戶口或GIC較為穩妥。中期目標的投資組合,可以部份是現金、部份是股票或債券。長期目標則不妨選擇較為進取的投資組合。
(4)稅務計劃:減低稅務支出相等於增加可支配的稅後收入;之前提到A君計劃RRSP供款時機是其中一個例子。另外,瞭解不同類別的投資收入的應稅方式,以及各類型戶口的課稅方法亦有助增加稅後收益。例如利息收入(如GIC)必須100%應稅,資本增值的應稅率只是50%,而股息收入則享有政府提供的稅收抵免;與此同時,在TFSA戶口內所賺取的所有投資收入都可獲得免稅優惠,因此,假如在RRSP以外有其他儲蓄,最好是先將所有GIC或其他賺取利息收入的投資放在TFSA賬戶,其他類別投資放在普通投資賬戶內,達到最優化稅務的目的。因為加拿大的稅制以稅階計算,收入越高,額外賺取的收入課稅越重,因此,稅務計劃對高收入人士猶為重要。
(5)保險計劃:對於有家庭、自僱、生意等人士,這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每個人遲早因為退休、失業、疾病、殘障、過早離世等原因而失去賺錢能力;若能早作安排,以保險賠償替代個人因為離世丶殘障丶或重病而導致的收入損失,便可減低風險及家人面對突而其來的壓力,讓家庭經濟可以承擔下去。
(6)遺產管理:有資產人士便需要預先計劃,除了財產分配外,還要考慮受益人、委託人等問題。以安省為例,若死者沒有訂立遺囑,配偶已經離世,子女便是受益人。要是孩子未成年,政府自會介入成為遺產委託人,到孩子18歲才會把遺產轉移其名下。然而,一個剛成年的孩子可否明智地處理一大筆財產呢?如果死者的生意或投資沒有列明受益人,配偶未必順理成章以受益人身份接管,而追索過程也頗為複雜。更重要的是,父母在世時跟配偶和成年子女交代心願、立遺囑分配資產,有助延續家庭和諧,避免紛爭或混亂的情況出現。
不要混淆保險和回報
購買保險,當然不希望使用它;用不著時,卻又希望盡數取回本金,這是投保者常有的矛盾。購買保險,不該以求回報的心態計算,保險是保險,回報歸投資,切不可將兩者混淆。
購買保險與否頗具爭議性,一般人認為沒有保險仍可如常生活。假設一個家庭,丈夫在職、妻子在家照顧小孩,有一間500,000的房子。丈夫年薪$50,000,縱使沒有加薪,35年後退休時,累積金額也達$1,750,000,價值較一間屋還高,而人也較房子發生意外的機會高。反之,房屋保險不是必須購買的項目,十居其九的屋主為求安心和保障,仍會選擇房保。人不是遠較物業貴重嗎?此乃矛盾心態的另一例子。
一般公司為員工提供團體保險福利,有些更可讓員工挑選保險組合,如屬後者,最好選擇公司提供的永久殘疾或危疾(critical illness)保險,寧可自掏腰包支付牙科、眼科、醫藥等服務。須知道,殘疾保險絕不便宜,對一些要求體力勞動的男性工種(如建築、修理等工作)更甚,因藍領較白領出意外的機率為高。人壽及危疾保險則視乎需要而定,豐儉由人,並非昂貴得不能負擔的產品。例如一個41歲女性,購買10年可再延續、可轉換的$250,000保額的人壽保險,每個月保費少於$20,$500,000保額的危疾保險,每月保費只須約$35,絕對可以負擔得來。
適當使用銀行信貸額
自僱人士及生意人常要應付不同的開支,銀行信貸額(Line of credit)有助解決當務之需。況且,以信貸額做生意所支付的利息支出可作扣稅之用,稱得上是「良好的稅務計劃工具」。不過,使用銀行信貸額以先,最好弄清楚借錢目的,並制定還款計劃。例如,海外的親人突然生病,需要出門一趟,但GIC未到期,缺乏流動資金,銀行信貸額較信用卡利息低,可解燃眉之急,等GIC到期時便還清債務。
房屋借貸應量力而為
住屋可謂普羅大眾最大的一項投資和負擔。買房子應量力而為,千萬不要被大面積吸引,正所謂「一闊三大」-房子越大,水電煤、草坪護理、地稅等各種開支越多;房子住上十年左右,便要更換屋頂、門窗等物,絕對是為數不少的維修支出。
要是你的理財計劃重心放在房屋貸款上,其他方面的用度並流動資金自然減少,風險卻大為提高。假如浮動利率由2.5%升至5%,還款額並還款期相繼增加時,到時可否負擔得來呢?
好些人認為樓價不斷升值,有需要時可賣樓套現,箇中差價便是利潤所在,這是非常理想化的情況。如果房子幾個月未能賣掉,又不想加按的話,有可能影響整體的財政狀況。
訂立理財計劃不言遲
訂立理財計劃永不言遲,現在便應立即行動!重要的第一步是斷定目標,並朝著此方向而行,成為財政獨立人士。當中的「金科玉律」是遵守紀律和承諾-最好每個月以自動轉賬形式,把特定的金額撥入儲蓄戶口內,有計劃並持之以恆地儲蓄;儲蓄後才作額外的消費,千萬不要「先用未來錢」。
資料提供:林大駒(專業保險投資從業員) 整理:惠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