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歸
偶爾與友好分享,他們都鼓勵我,當把這些移民故事寫下來,一方面可作反映現實的記錄,另一方面又可作勵志的題材,叫人在淚光中見歡笑,在感嘆中重拾盼望,在這個似乎冷漠無情的社會中,仍見到人間有愛。每個移民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過去二十多年,我一直在華人社區服務移民;即使兩年前已退休,但仍常在唐人街的超市、餐館碰上同胞們,大家一見如故,傾談之間,又勾起了我的回憶,帶我走進時光隧道,回到當年的情景,牽動我的思緒。
意義重大的婚宴
去年11月1日晚上,我在溫哥華出席加拿大中信中心(我從1992年至2012年服務的機構)35周年慶典。
11月2日早上,我趕著飛回卡城,為的是要參加芸蒂當天晚上的婚宴。
芸蒂是「中信」第一個出嫁的女兒,我簡直有「之子于歸」的興奮,默默為她幸福美滿的婚姻祝禱。對我來說,這個婚宴實在意義重大。
當晚我在Palliser酒店的水晶宮,享受了上賓式的款待,被安排與芸蒂的雙親同坐主家席。一群伴娘伴郎,大多數都是以前與芸蒂一同參加中信「兒童天地」、一同成長的好友;這些俊男靚女充滿青春氣息,穿著斯里蘭卡別緻的傳統服飾,要不是走近去仔細端詳,我根本就認不出他們。
宴會上,新娘羞澀溫柔地道出了她心底的感恩──她感激父親在15年前,申請母親、她和弟弟移民來到加拿大。她更感謝母親,一直以來每天的照顧,為她燒飯、洗衣;而她也給母親肯定和安慰,因為她已找到一位樂意繼續服侍她的夫婿,此言一出,馬上引起哄堂大笑、拍掌歡呼。
別開生面的斯里蘭卡音樂,使整個會場喜氣洋洋,男女老幼,開懷地載歌載舞;因著一男一女的愛情連結,叫兩個不同民族的親朋戚友,都感受到「一家親」的甜蜜溫馨。
有了信仰的基礎
回想芸蒂和弟弟亞力從福建初抵卡城的時候,不過是小學五年級及三年級的學生,廣東話不會、英語更不通。學校老師把他們介紹到中信來,參加星期日的「兒童天地」,與一群居住唐人街,年紀和背景相若的孩子,一同唱歌、遊戲、聽聖經故事。日子久了,我們這些當義務老師的,漸漸贏得了他們的尊重和信任,遇上功課、交友或家庭等問題,他們都願意坦誠地跟我們分享,尋求幫助。
從小學至高中,他們都努力學好英語。在情緒心理上也曾經歷過衝擊,例如自我形象、身份認同等問題,感恩的是在青少年間(性格模造的關鍵時刻),他們有了信仰的基礎,定下了人生的方向,能夠在逆境中自強。
芸蒂在社區工作,輔助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弟弟亞力又是出色的工程師。在那些伴娘、伴郎當中,有從事保險行業的、有從事醫療服務的,也有在酒店當職業廚師的......我為他們每一個驕傲,也有向他們的父母恭賀、致敬的衝動,因為他們昔日為兒女前途移民而所作出的犠牲,委實得到了回報,他們的辛勞沒有白費。
劉龔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