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鯁在喉
一向喜歡吃魚的我,每一餐幾乎無魚不歡,剝皮拆骨、飛舞龍頭(從魚頭吃到魚脊骨),樣樣皆精,自命「魚見愁」,堪稱是吃魚高手,「貓王」之謂也。沒想到,這一次果真是「老貓燒鬚」,「魚類代表」終於找到一個報仇機會,讓我有了一次骨鯁在喉的經歷!
頑固小魚骨 誓不低頭
話說去年冬至後一天,大夥兒出外午膳,負責點菜的同事提議「一魚兩吃」的套餐,心想正合我意。廚師將整條魚起肉作魚塊,弄出一窩鮮甜味美的湯米來,剩下少肉多骨的部分拿去炸,香口鬆脆;正當我吃得忘形之際,魚骨突襲,很明顯已卡在喉嚨了,食物嚥下去,它就叫我感到刺痛一下,很不自在。我不敢驚動同事們,免得倒他們胃口。心想,依古法行事,理應可以把魚骨嚥下。
回家後,立刻吞一大口飯糰,希望魚骨隨白飯入腹,無效;再直吞香蕉一隻,魚骨仍在那裡;再喝一大口酸醋(據稱可以將骨融掉)......通通試過,頑固的小魚骨「誓不低頭」。
呆坐急症室 人人平「等」
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一大清早去電家庭醫生預約,一小時後,已經坐在她面前。當醫生順著我手所指的位置一望,搖頭說:「太深了,我看不到。現在立刻到樓下診所拍一張X光,回頭再來看清楚。」X光片顯示,魚骨確是卡在嚨喉,但醫生認為非到醫院處理不可,且要立刻行動,因為當天是平安夜,駐急診室的醫護人員或會減半。
急症室,不就是「等」的代號?急症室顧名思義是收「急症」的,骨卡在喉乃屬「小兒科」,肯定排在隊末。可是「只此一家,別無他法」,惟有驅車直達家居附近的醫院。當時是早上十點左右,在急症室輪候的人不多,心中暗喜,理應兩小時就可完事了吧。怎知,登記以後就開始呆坐,但見進來的人越來越多-有坐在輪椅上、臉色青白的中年女人,有直流鼻血的小孩,更有哭聲不絕的手抱嬰兒,還有半倚在母親旁邊、身披著大毛毯的大男孩......除非是救護車送來的病人,否則人人平「等」(一律要等)。
祈求平安夜 刺痛消失
接近中午12時,終於聽到叫我的名字,立刻隨醫護人員走進某一個房間,再等了足足一小時,無人理會。我進出門外多次窺探,希望見到醫生,讓他知道我在這裡,可是始終未見人影。又過了一段時間,醫生進來了,卻向我發出些我聽不懂的問題,原來他要找的病人不是我(那是華人姓名拼音相近所引發的問題)。結果再被轉到另一個輪候室,十幾分鐘後,醫生把我帶到小房間,才正式診症。第一步,先向喉嚨噴入麻醉劑,然後用儀器把我的舌頭壓下,藉以看到魚骨所在的位置,可是我太不合作,「舌戰」一番之後,醫生勉強鉗出一點東西來,「刺」的感覺即時消失!醫生要求再拍一張X光片,確定沒事才讓我離開。臨走前她說:「似乎看不到甚麼,你先回家,若有問題再回來。」看看時間,困在急症室已經四個半小時了。
離開時,耳邊響起「平安夜,聖善夜......」的歌聲,心中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不用再回到那個「等」的地方,阿門。
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