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凝聚力
一個有凝聚力的家庭,不僅相處愉快,更要互相信任、彼此扶持、感同身受,並有一種獨特的向心力和忠誠感;而缺乏凝聚力的家庭,成員之間不僅關係冷漠,更會衍生出種種家庭問題。
移民家庭常見現象
「我那兩個孩子,不愛吃中餐,也不大會中文,跟爺爺奶奶好像鄰居,每天只是點點頭、打個招呼。」
「我家更誇張,有時候幾天都碰不上!」
「我們家這兩樣都沒問題,可是別說祖孫兩代,就是我們跟孩子也聊不到一塊去,三代人之間的代溝實在太大了,彼此都不瞭解對方。」
這些,都是移民家庭的斷層問題。其實,移民家庭所面對的問題當中,更嚴重的是缺乏家庭凝聚力。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所面對的個人和社會狀況大不相同,加上華人向來注重孝道,祖父母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三代人的成長環境、社會現狀、生活圈子、面對的挑戰......都不一樣;在各有生活和忙碌的情況下,本應是最親密的家人,卻在生活現實中漸漸疏離。若彼此能對那些「不同」增加認識、作出探索,當然會促進溝通、建立感情;可惜,在現實生活中,能做得到的家庭寥寥無幾,更多的是不瞭解、不知道,並且因缺乏溝通的方式和渠道,以致家人之間的關係鬆散,繼而衍生出許多家庭問題來。
從小做起搭建橋樑
作為第一代移民,在家庭中處於夾心階層的一代,應該是家庭的調和劑,更是營造家庭核心價值的中心人物。如何搭好家庭凝聚力這道橋樑,是一個不容易的課題;要建立家庭凝聚力,並非一時一刻可以做到;但是,不妨從「小」做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開始,在小事上留意。
首先,要把握一些獨特的時刻:如生日、孩子學校活動、家裡添置大件物品(如購房、購車、購買家具等)、親友相聚、家人生病或遇到困難時......在這些時刻,就需要一起去經歷,從而讓家人透過彼此參與,逐漸建立一種相依的情感。
其次,要培養一種長期固定的交流方式-如全家外遊、拍家庭照、定期聚餐、每個星期一起去教會、每天為家人禱告等。這些方式不在於是否形式化,而是希望種種方式的背後所倡議的觀念,能在持續的、定期的活動中,深刻地影響著每個家庭成員,從而對個體行為產生指導作用,達到傳承的目的。
參考兩種多維模式
一些著名的家庭研究學者提出了家庭凝聚力多維模式:
國際家庭凝聚力模型-包括六大要素:欣賞與關愛、承擔家庭義務、積極溝通、共享美好時光、精神上的安康、對家庭壓力和危機的成功處理。
夫妻和家庭系統模式-涵蓋了三個方面的維度:凝聚力、適應性、家庭溝通。
有意建立或加強家庭凝聚力的家庭,不妨參考以上家庭研究學者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結果,結合自己的家庭情況,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案,讓家成為每個家庭成員的避風港,身之所依,心之所在。
言琛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