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發燒了
9月下旬,聯合國以廚餘所製的午餐宴待多國領袖、巴黎也首次舉行「無車日」;這些活動的目的,旨在喚起人們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為聯合國於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舉行的氣候變化峰會造勢。
出現破紀錄極端氣候
氣候變化指的是天氣產生長期的變化,被視為當代最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雖然天然過程及人類活動,皆有可能造成氣候變化,但後者是近年氣候變暖的主因,例如飲食浪費,以致大量的廚餘被送到堆填區,釋出甲烷,跟汽車廢氣一樣污染空氣;尤甚的是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溫室氣體囤積大氣層,形成厚厚的吸熱毯,削弱地球的散熱功能。人為的結果令氣候變化,氣溫逐漸上升,極端的天氣狀況也越趨普遍。
今年世界多處出現破紀錄的極端氣候,標誌著地球的氣候變化正不斷加劇。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稱,今年7月是歷來最炎熱的月份,熱浪席捲歐洲、中東、南亞等地。
5月的印度,經歷了該國史上第二、世界史上第五個最致命的熱浪侵襲,導致2,500人喪生。美國某些州份洪水泛濫、某些州份卻旱情告急;如5月是奧克拉荷馬州及德州史上最多雨水的月份,加州則飽受有記錄以來其中一場最嚴重的旱災。
氣候變化影響水資源
聯邦政府一項有關氣候變化的報告(Canada in a Changing Climate)指,1950至2010年間,加拿大的平均地面溫度增加了1.5℃,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數的兩倍,故此,進一步的氣候變化根本無可避免,國民要面對更多具破壞性的極端氣候。整體來說,加國氣候變暖、降雨量增多、極度酷熱並暴雨的情況更加普遍、降雪量和冰蓋量減少、許多海岸線的水位持續上升。未來大多數海域的水溫更加和暖、海洋酸化等問題將會日益明顯。熱浪、洪水、風暴、旱災等極端氣候增加,同樣也為國家經濟、人民健康,及生物多樣性等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氣候變化其中一個最嚴重的後遺症,便是影響水資源,而水跟社會和其他資源,如糧食、健康、工業、運輸、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等關係密切。
水資源向來豐富的加拿大,亦不能免受乾旱之苦。今年加國的氣溫較正常高出約5℃,炎熱乾燥的氣候對油砂以至釀酒工業都構成影響。由於阿薩巴斯卡河(Athabasca River)的流量下降,引至亞省實施供水限制,令原油生產商可用的水大幅減少。農業部表示,亞省某些地區經歷半世紀以來最低降雨量,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陷入農業災害的狀態。一向以雨水充足見稱的溫哥華,也遭受水荒的威脅,當地居民若非法澆水,便會被罰款。如果乾旱成為加拿大的新常態,那麼國民便要習慣未來水源短缺的日子。
支持減碳並再生能源
最具權威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國際政府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表示,在全球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中,80%源自燃燒化石燃料和工業過程,例如駕駛汽車、生產電力、冷暖氣調節、生產和運輸貨物等。以加國為例,2013年的總溫室氣體排放量,25%來自石油和天然氣行業、23%來自交通,而來自生產電力及建築物各佔12%。
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指出,為防止全球暖化達到危險及不能逆轉的程度,各國政府應該採取實質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盡量控制全球暖化少於2℃。事實上,越來越多國民支持達成削減化石燃料排放量的國際性協議。社會調查機構維綸學會(Environics Institute)與鈴木基金會(David Suzuki Foundation)進行的全國調查顯示,61%國民認為,加國應該跟其他國家合作,減低碳排放和氣候變化,縱使這意味著一些職位流失、商品和服務價格上升,也在所不惜。
民眾對推行解決碳排放政策的支持度,亦有上升的趨勢。例如卑詩省政府於2008年推出碳稅(carbon tax),是北美首個徵收燃料稅的省份,60%卑詩省省民支持此稅項,其他國民贊成在其省份推行類似的碳稅亦達58%,即使是支持度最低的亞省,亦有48%的贊成者。
國民對可再生能源越來越有信心。近四分之三的受訪者相信,他們的省份可透過風力、太陽能、生物燃料等乾淨並可再生的能源,來滿足省內大部分的能源所需,尤以卑詩省(82%)及魁省(81%)省民對此最為殷切。
巴黎峰會的影響深遠
超過190個國家的代表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1日齊集巴黎,參加聯合國召開的氣候變化峰會,討論如何減少世界各地的溫室氣體排放,避免氣候變化的危險威脅,且有望達成新的全球協議。另一個重要又具爭議性的課題,便是富裕國家如何提供財政資源援助貧窮國家,讓他們可以投資更環保的能源、減低溫室氣體排放、令他們的基建足以承受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巴黎峰會能否達成協議,可謂影響深遠。
黎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