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非常規
溫和衰退
2015年加拿大經濟有驚無險,但危機四伏。由於油價下滑及大宗商品跌價,盛產天然資源和能源產品的加拿大,自然不能倖免。首季經濟負增長0.8%、次季負增長0.5%,陷入所謂「技術衰退」。雖然6、7月份明顯反彈,可惜8、9月份表現一般,甚至後繼乏力,9月份再度呈現負增長。即使第三季勉強擺脫衰退,但10至12月份的第四季前景不容樂觀,各公營與私營機構的分析師紛紛下調展望。
聯邦財政部引述私營機構分析師的預測,認為2015至2019年,加拿大每年的平均增長率只有1.9%。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全球2015年的平均增長率只有3.1%,2016年約有3.5%。2015年,已發展地區的增長率只有2%,估計2016年,更會放緩至1.6%左右。
加拿大中央銀行早前發表一篇題為《先進經濟體較緩慢的增長是否新常態?》的文章,暗示未來數年,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已發展地區,自從經歷上次金融海嘯和衰退之後,都不會出現明顯反彈。意味低增長(或許零增長)將會是未來幾年的「新常態」。
油價匯率
衆所周知,造成加拿大經濟不振的元兇,是石油大幅跌價。紐約期油價格於2008年7月達到每桶147.02美元,之後輾轉向下;2015年年底更跌破40美元,低至35美元。除了因為供應充裕和環球經濟欠佳之外,這完全是一場政治角力。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無意減產,幾個石油生產大國暗地裡要保持市場佔有率,誓要以本傷人,打垮美國的頁岩油,投資大行於是趁機拋空。分析估計2016年的油價,頂多徘徊50美元或以下。
換言之,加拿大的出口經濟會進一步受壓,加元匯率將繼續下挫,2015年年底已跌穿73美仙,倘若美國加息而加拿大減息,加元有機會下滑至70美仙或以下的十多年新低。
加拿大目前唯一可以重點依賴的出口市場,似乎只剩下美國,目前美國經濟是衆多工業國中尚算理想的國家,美國掉頭加息是市場的共識。雖然加拿大努力開拓中國市場,無奈中國經濟也放緩,中國減慢經濟步伐,也成為了一個「新常態」。分析認為,中國於2016年起碼要調降利率三、四次。
本來加元偏軟會有助加拿大的出口,但長期以來,加拿大出口競爭力薄弱,創新科技和機械設備的投資多年來沒有明顯改善;而坐擁龐大現金的企業,在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之下,也不敢貿然增加投資,能源公司因為油價下跌,更縮減資本開支來自保,其他行業也暫停招聘人手、甚至裁員!預料2016年的裁員潮仍會持續。
選舉財赤
2015年10月份加拿大舉行大選,自由黨成功組成大多數政府。自由黨的競選承諾是,要以每年100億元赤字、於三年內發展老化的基建設施;這套理念本來是可行的,可惜碰著經濟逆轉,預算赤字較原先估計為多。
財政部堅稱可於2019-2020年錄得盈餘,但國會預算主任辦公室發表報告,反駁這種過分樂觀的看法,相信從2016-2022年,加拿大都會錄得赤字,2018-2019年的赤字更會高達50億元。這些預測還未包括自由黨要減低中產階層稅務負擔,以及大灑金錢在基建、難民、世界氣候變化和各項兌現競選承諾的開支。相信未來數年的赤字,也難以估計!
低息環境
為了應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衝擊,加拿大中央銀行於2015年已經兩度減息,由於經濟仍然沒有起色,分析認為,央行於2016年需要繼續減息。央行早前表明,實施負利率也是他們可以考慮的「非常規」政策工具,必要時可以把基準利率下調低至負0.5厘,即商業銀行存款在中央銀行需要繳付利息,此舉希望商界動用資金來投資,改善經濟。
不過,低息環境也可產生不良副作用,就是消費債務會堆積如山,現時加拿大的家庭債務比率已經高達165%,即每百元可支配入息就欠債165元。當中大部分是樓房按揭債務,而低息環境也導致房屋市場未能適切降溫。去年年底時,聯邦政府加推「辣招」,凡50萬元以上的房屋,首期按揭增加至一成,這措施是否奏效,仍要拭目以待。
在這種「新常態」與「非常規」的大環境之下,加拿大人還可能面對加稅的風險。雖然政府承諾降低中產稅務,但大選時暗示要改善CPP退休金制度,CPP供款額可能需要調高。況且總理杜魯多高姿態重返國際舞臺,環保碳稅將會是考慮之列。要在下屆大選前達至收支平衡,而經濟又不爭氣,政府庫房收入從何而來?
凌信(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