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誤區
乘WhatsApp群組之便,得知有十多位同屆畢業的中學同學移居多倫多。相約敘舊不在話下,見面時驟覺歲月催人,幸好自己比同學看來年輕。席上與鄰座同學話舊,他說:「多年未見,你我還好,其他同學老多了。」琢磨一下,背後的意思該是他比同學看來年輕,不過我在他旁,留點面子,也把我說進去。
天天對著鏡子,容貌漸變而不自覺;與闊別經年的同學相聚,印象中容貌突變,當然分別大。說到底,人總想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不想變老,所以有人讓你猜年齡,不管男女,逢人減歲。
長者體質漸差,百病叢生,都會怨一句「老了就是這樣的了」,其實這也是誤區。香港中大教育學院體育運動科學系曾做科硏,找來三名分別是三十三、六十、八十三歲的測試者。測試項目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質素、肌肉和關節柔韌性等。測試結果:那位八十三歲經常運動的長者平均體能年齡為五十三歲,比實際年齡少三十歲;而三十三歲不做運動的胖子體能年齡為五十五歲,給八十三歲的長者比了下去。
我的太極拳師公活到一百零七歲。師父最後見他時,他已一百零五歲,仍能在菜田上扎馬步割菜。師公辭世前夕,一反往常嚴肅的性格,跟徒弟大說大笑。徒弟摸不著頭腦,而師公就在當晚沒病沒痛、尊嚴地在夢中帶笑離去。要走出年齡誤區,運動就是良方。
梁立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