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選舉年 內外夾擊●左右逢源
事選舉及政府換屆年份
2017年可說是個選舉及政府換屆的年份,也許將會是個政治和經濟較為動盪的年頭。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1月20日宣誓就任;香港於3月26日選出林鄭月娥為行政長官;加拿大卑斯省也於5月9日舉行省選,由於多個選區票數接近,需要重新點票。除了上述選舉和政府換屆的消息,最近備受關注的大選新聞,應該是歐洲法國於5月7日的第二輪總統選舉,以及亞洲南韓於5月9日舉行的總統大選。
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
法國總統首輪選舉於4月23日舉行,極右的女候選人瑪琳勒龐與走中間路線的馬克龍對壘。起初,法國及至歐洲和世界各地都擔心,歐洲的民粹主義高漲,反移民思維的極右勢力將會從法國蔓延開去;更甚的是,法國可能會步英國脫歐的後塵,引發歐盟瓦解。當馬克龍勝出之後,暫時令人鬆一口氣。不過,這位39歲但已經有7個孫兒的歐洲最年輕領袖,除了他與中學老師的忘年戀故事之外,人們的焦點已開始放在他未來的政策上。
馬克龍實際從政的日子不多,大概有四至五年左右,從政經驗尚淺,使人質疑其能力。出任經濟部長期間,他曾需要援引憲法來繞過國會的表決,才可以修訂和通過新的勞工法。有分析認為,他之所以贏得總統寶座,是法國政黨你爭我奪下的結果。馬克龍當選之後,左傾政黨就跟他劃清界限,而他的中間路線亦未必得到右傾勢力的認同,可謂「兩面不討好」。要留意的是,法國將於6月中旬舉行議會選舉,屆時左右兩翼陣營,再會來個大決鬥,馬克龍的政治路途,相信不會平坦順暢。
英國六月初提前大選
英國首相特雷 莎今年4月19日,獲得下議院大多數議員的贊同,提前大選。英國大選日期是6月8日。英國公投通過脫歐之後,英國國內的民情(尤其年輕人)不接納公投結果。他們傾向支持繼續留歐,也傾向支持放寬移民。故此,這回大選未必有利於執政保守黨。左派的工黨蠢蠢欲動,並且翻炒上世紀70年代的政治主張,把鐵路、能源及郵政等事業大舉國有化,賦予工會更大權力,向富人和大企業徴稅,用作福利開支,又打算保留歐盟的法例,以及放寬移民政策來贏取民心。北部蘇格蘭早已揚言,不滿英國脫歐,假如英國大選結果令蘇格蘭失望,他們就會再舉行獨立公投,脫離聯合王國。
九月底德國聯邦選舉
歐洲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大選,是今年9月24日舉行的德國聯邦選舉。德國總理默克爾爭取第四度連任,但她的民望受到歐洲連串恐襲事件,以及難民問題影響而暴跌;幸好,她所屬的政黨於5月7日的區選中大勝,為9月聯邦選舉注入強心針。不過,德國極右思維依然強盛,大家必須留意9月的選舉結果。
南韓新任總統文在寅
南韓已於5月9日匆匆舉行了總統大選,這次選舉原本是在今年12月20日舉行,但因為韓國憲法法院裁定,韓國國會通過的朴槿惠彈劾案成立,依據韓國憲法規定,在總統被彈劾的60天之內要舉行總統選舉,因此提前至5月初。新任總統文在寅已經宣誓就職,他是個政治老手和民權律師,又是脫北者的後代。面對熱哄哄的朝核問題與薩德導彈問題,他走較為溫和及親民的路線,盼望有助紓緩半島的緊張局勢。他已經表明,願意到訪北韓。有評論認為,他或許會仿效盧武鉉總統,推出新版本的「陽光政策」。至於能否修復與中國的關係,大家就要拭目以待。盼望他接掌南韓之後,可以開創一個較為理想的地緣局面。然而,由於薩德及國內的財閥問題,加上美中兩國共同夾擊,南韓近期經濟受到重創,估計新任總統,需要多花精力時間來復甦經濟。
凌信(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