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省油砂的「中年」危機?
油砂工業50年
2017是Canada150「立國里程碑」,卡城是Calgary Tower(卡加里塔)和 Confederation Park(建國公園)50年慶生。誰知道,「麥當勞」進軍加拿大也到了50歲,McDonald@50 並不是半百老人,仍是人見人愛,尤其小孩一輩的好朋友。單看8月16日生日那天,67仙(喻意1967年)的漢堡包,竟賣個滿堂紅,雖說每人只限買3個,人龍仍是很長;對經濟緊絀的卡城市民來說,無疑帶來一點喜悅。
9月30日,亦是石油工業的大日子,那是油砂工業50年的里程碑。1967年9月30日,省長Ernest Manning(曼寧)在 Fort McMurray 一個油砂項目,宣佈啓動油砂生產和歷史性的一天:「不只是油砂生產的起步,也是科研進步和優化人類的成就。」50年前大膽的宣告,在50年後的今天,是否仍有劃時代的意義?Calgary Sun《太陽報》和Calgary Herald《先驅報》都有一系列的文章討論油砂50年來的影響。發展非一帆風順
《先驅報》專題Oilsands@50的六天連載中,有下列標題:Triumph Over Challenges Gave Rise To Alberta Oilsands(克服挑戰而生的油砂)、When The Oilsands Hit Pay Dirt(當油砂變黑金)、A Wild Ride For Canadian Workers(油砂工人的過山車)、Big Trucks and Dead ducks(巨車與死鴨群)、Foreign Exodus Follows Investment Stampede(資金流失與外企的退出)、Opposition To The Oilsands A Shifting Political Battle(反對油砂-不斷轉移的戰場)。毋用贅言,油砂50年是「血汗、科研、工程、人力、資金、環保、油價、市場、政治」交織而成的錯綜複雜畫面。期間油價,經歷高山低谷,每桶可從3美元至90美元。70年代的能源危機引起油價颷升,石油一時為「貴格產品」。近年來,OPEC放寬出產和美國油頁岩的開採,令油價受壓。國際的環保協議,如「巴黎條約」啓動排碳措施,減慢油砂的步伐。從地下開採Bitumen(瀝青),至提煉為原油,不啻是奇蹟,卻被環保者標簽為 Dirty Oil(髒油)。業界也為Tar Sands公關緣故改稱 Oil Sands。無論如何,油砂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黑金與創意科技
卡加里曾目睹過去各級政府能源的爭拗,也樂見跨國公司在油砂上合夥,卻惋惜有中途離場放棄油砂夢的。到底未來50年如何?當然,見仁見智,擁有最大油砂的 Suncor 總裁 Steve Williams 認為,未來100年仍有可為,預見較多細小項目,更潔淨的生產技術,但環保人士或另類能源鼓吹者未必苟同。多年來,油砂工業都是倚著科技而前進,豈不知油砂的故事,不就是Unconventional Black God and Bold Innovation(不尋常的黑金與大膽的創意科技)嗎?
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