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馬丁•路德對「義」的執著
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德國威丁堡(Wittenberg)一間教堂門上,釘上他的著名《95條論綱》,成為後世基督徒所推崇的宗教改革先鋒領袖。後世學者冠以「抗議宗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去表彰此舉對整個基督教信仰,以及教會發展的劃時代運動。
不顧生命安危 對抗羅馬教廷
路德此種勇氣,其實反映出他對「義」的執著,他不像一般基督徒只講「愛」而忽略「義」。導致他這種執著,是出於上帝透過聖經《羅馬書》第五章,所提到「因信稱義」這個非常核心問題,是涉及基督教信仰本質的要義;所以,他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決意與當時的羅馬教廷對抗,抗議當時羅馬教廷錯誤領導教會,提倡「唯獨信心、唯獨聖經」為基要教義。
固然,《95條論綱》涉及很多基督教信仰內涵,但引致他挑戰教廷的導火線,是他們出售贖罪券這行為。對現今世人來說,相信大部分人會對此事一笑置之,「我自己不買贖罪券便是,犯不著與教廷對抗啊!」然而,路德認為這涉及大是大非的重要問題,不能置之不理,不懼怕會危及自己性命而決定有所行動,在教堂門釘上《95條論綱》,以行動鼓勵其他信徒站出來,糾正教廷的荒謬教導和行為,因為不少人買了贖罪券之後,便公開地說:人不再需要悔改、不再需要處理任何罪的行為 !
提醒教會領袖 糾正會眾錯謬
馬丁路德這種「擇善固執」提醒我們,特別對教會領袖而言,就是對《聖經》核心教導的執著,不輕易為了「和諧、合一」,而不敢對人扭曲真理的言行提出異議。
對於現今牧師和傳道人而言,路德提醒他們,要有勇氣糾正教會會眾的錯謬,包括「平信徒」領袖中一些錯誤的見解,例如一些信徒隨便借用世上的工商管理觀念和方法,用於教會的運作或發展的基礎,套在牧師和教會領袖的身上,包括認為牧師要好像商業公司的CEO(行政總裁)那種角色,若牧師不能出色地處理人際關係的事端、不能「調兵遣將」,他就不稱職。
牧師的主要角色,不是帶領教會眾人如何祈禱和傳道嗎?教會既然不是商業性質的公司,為何期望牧師一定要有CEO那樣的素質和能力?固然,牧師和傳道人本身也要有據理力爭的毅力,不怕指出人的盲點和錯誤,更正會眾在教會的錯處,以致教會活出《聖經》指出的真誠、聖潔、仁愛、公義的要求。
行公義好憐憫 與你的神同行
今天的牧師和教會領袖最需要的勇氣就是:不要為了增加人數,而放棄對「信義」的執著和忠實教導,因為現今實在太多基督徒,都以教會人數多少作為對牧師和領袖們的評價,以是否建立成千人以上的「大」教會,作為成敗論英雄的指標,他們這樣的眼界跟世俗人沒有多大區別!馬丁•路德這事跡,有甚麼可以激勵現今的教會領袖和信徒呢?
筆者相信,他有助於使命感的充實:在教會眾多的任務中,牧師和領袖應該盡量幫助和教導信徒在世上打文化戰!牧師可以一星期7天,都是接觸同一信仰的信徒,不需要和不同信仰的人有工作上的接觸,但一般信徒卻要每星期在職場上,面對可能不友善的同事,以及世俗社會的粗劣道德水平,要基督徒不跌進世俗的網羅,絕非易事!牧師若能教導、鼓勵和協助信徒在世俗社會中,作美好見證。那麼,教會就不怕面對現今的文化戰,因為眾多的基督徒都是世上的光和鹽。願教會領袖們都努力協助信徒,一同遵行神藉著先知彌迦所傳達的心意:「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章8節)。
盧維溢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