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敦刻爾克!
歷史上,總有某個時刻、某個事件,起到扭轉乾坤的巨大作用-雖然不是每個身歷其境的當事人都明白,他的經歷意味著甚麼,就像電影《敦刻爾克》(Dunkirk)中退回英國本土的士兵,滿心愧疚、滿臉沮喪,頗有「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態,卻不知,正是有他們置身其間的那場「勝利大逃亡」,決定了四年後的諾曼底登陸,也決定今天整個世界的格局。他們是偉大歷史的親歷者與見證人。
歷史性大撤退的敦刻爾克
世界級著名導演諾蘭將這段重要的歷史搬上銀幕,抱著盡可能還原史實的態度,以70mm膠片和IMAX技術手段,將硝煙籠罩的敦刻爾克海灘,逼真地鋪展到觀眾面前,讓人們進入這一可歌可泣的歷史時空,與撤退中的戰士同呼吸、共命運。
電影開幕,是七十多年前戰火中的街巷,士兵湯米一路躲避轟炸、槍彈,奪命狂奔,終於逃出小城,逃離危險,逃至海邊。此時,鏡頭掉轉過來,我們看見了湯米眼前的景象:哦!敦刻爾克無邊無際的海灘!
這就是歷史性大撤退的發生地,這就是成功保留三十多萬英法軍隊有生力量的海域!陰雲沉沉、水闊天低,你幾乎能感受到海風撲面、海水陰冷......
導演全方位展現戰爭過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最艱難的時刻,德軍狂傲推進,歐洲陸沉,背水受困的英法軍隊已無選擇,或被全殲、或渡海求存。當此際,正如沒有人能預知若干年後戰局會翻轉一樣,也沒有人能預料眼前這幾十萬戰士,到底有多少人能獲救。負責軍官最高估計也僅僅是十分之一。滔滔英吉利海峽,這邊是死境、那邊是家鄉,生死一海之隔。
銀幕上打出一周、一天、一小時的不同時間,分別代表陸上軍隊撤出需一周、海上船隻往返需一天、飛機則需一小時。陸地上,是湯米等眾多滯留在海灘上的士兵,急切尋求撤離,歸心似箭;海面上,是無數英國人自告奮勇開動一切可能的船隻,去接回海對面的子弟,其中道森帶著兒子彼得及其朋友,駕駛私人遊艇前往,並在沿途一次又一次救起落難的英軍;空中,是趕赴敦刻爾克前來支援撤退的英國皇家空軍,為保護同胞不惜一切代價。
導演諾蘭充分發揮其擅長的交插敘述手法,多個視角輪替,造成非共時性多線敘事的結構,全方位展現了戰爭過程。
銜接三組事件組立體時空
最終,一周、一天、一小時在影片高潮階段聚焦到了一起。一次次躲過轟炸、射擊、沉船等災難的湯米,在一周之後終於爬上一艘大船,指日可歸了;此時卻遭到兩架德軍飛機擲彈攻擊,大船起火,眾人或落海或被燒死,景況慘不忍睹。英國皇家空軍三駕編隊飛機,立即與德機交戰,幾個回合之後,機長與敵機同歸於盡。其他兩架飛機繼續聯手協作,擊毀了另外的敵機,柯林斯駕駛的飛機在戰鬥中被德機擊中,他選擇海面迫降;然而,降落後飛機的頂蓋卻卡死不能打開。眼見海水將淹沒機艙,柯林斯拼命擊打無效,在這危險關頭,道森的私家遊艇趕到,他的兒子彼得砸開頂蓋,在最後一分鐘解救了柯林斯。處在交火範圍內的道森,一面極力搭救了(包括湯米在內)沉船上的英兵,同時,也見證了這一組英國空軍勇戰敵機的過程。導演諾蘭就這樣將這三組平行剪接的人和事,最後無縫銜接在一起,使得看似鬆散互不相干的事件,組成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立體時空。
沒任何這場戰爭外的鏡頭
在船主道森的目光中,駕駛最後一駕英軍飛機的法雷爾自知汽油即將用完,為消滅敵機,他毫不猶豫地放棄返航,選擇與敵人血戰到底。法雷爾以逆光仰角攻擊敵機,將其擊落,自己卻再無可能返回本土,只能駕著失去動力的飛機,落向已經淪陷德方手中的敦刻爾克。此時,影片以充滿敬意的長鏡頭,藉飛機在空曠而漫長的海灘滑行過程,告訴觀眾英法軍隊成功地撤退了,並向捨己救人的法雷爾致敬。
影片中沒有出現任何德軍的直接鏡頭,二戰之初德國的虎狼之師帶著不可戰勝的神話,蕩平列國,氣焰囂張,影片刻意將德軍的強勢威脅背景化,透過倉皇撤退中的英國士兵的緊張不安,顯出德軍的力量感與壓迫感。
影片也沒有任何有關這場戰爭之外的鏡頭,不像《血戰鋼鋸嶺》等戰爭片,摻入大量戰場外的生活場景、戰前的生活、戰後的暢想,以渲染烘托主題。諾蘭捨棄這一切,堅持把觀眾摁在敦刻爾克,上天、下海、水中、火中,共歷突如其來的轟然爆炸,心驚肉跳的子彈射擊,體驗戰爭帶給人的生死一瞬間。影片糅合了各樣恐怖元素:恐高、恐火、恐水、幽閉恐懼、黑暗恐懼、窒息恐懼,再加上音樂與噪聲所營造的緊張氣氛,讓絕望和希望互相衝突糾纏,貫穿始終。
平凡組成真正的歷史傳奇
影片也幾乎沒有偉大的歷史人物,除了前後兩次有英軍指揮官鏡頭外,影片中的人物都是普通人,普通的陸軍士兵、空軍飛行員以及平民船主。沒有豪言壯語、沒有亮相般的姿態,即使是撤退結束後,首相丘吉爾在下議院發表鏗鏘有力的演講,也不給一個鏡頭,而是由一名普通士兵從報紙上讀出來,偉大的歷史在微觀化的情境中,原本如此。影片裡只有平凡的談吐、卑微的掙扎、情急之下的排擠,也有不計生死的挺身而出、有忘我的英勇獻身......這一切,組成了真正的歷史傳奇:最初預想最多只能救出4萬5千人的計劃,最終救出了33萬人!
誰能想得到,正是這場逃亡撤退,為五年後的反法西斯戰爭全勝奠基。剛剛成為首相不到一個月的丘吉爾,被這樣的勝利所鼓舞震撼,他說:「我們將戰鬥到底......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用祂全部的力量和能力,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真正轉捩點出現的那一刻
逃回來的士兵,懷著戰敗的沮喪,垂首不語,他們不知道他們參與創造了永載史冊的人間奇跡。火車站台上,迎接他們的是祖國人民英雄般的禮遇,在人們眼裡,他們這些活著回來的戰士,每一個都是英雄。士兵囁嚅道:「我們只是逃生而已。」發毯子的老人回答道:「這就夠了。」這是何等的安慰!何等的鼓勵!無怪乎這些戰士再次走上戰場時,成了願意為祖國與人民犧牲的勇士,成為擊碎德軍惡魔的偉大力量。
最難忘的一幕是,影片中真正的轉捩點出現的那一刻。站在高高的棧橋上,為撤退憂心如焚的指揮官,眼神突然改變,異樣放光。身邊的官員問:「你看到了甚麼?」指揮官熱淚盈眶地回答:"Home"(家)。
鏡頭中,海平線上,千百艘大大小小的船隻正緩緩駛來,逐漸清晰......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