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的價值挖掘-「天」與「天志」《墨子》之《天志上 / 中 / 下》和《明鬼下》
重新認識墨家價值
墨家的創始人乃魯國人墨子(公元前468-376),他比老子和孔子的時代晚一百年左右。墨子和他的門人言論收於《墨子》一書中。墨家和儒家曾並稱顯學,但自秦漢以來,它逐漸衰敗,到東漢時竟「廢而不傳」(王充《論衡•案書》);近現代以來,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墨家的價值。《民報》第一期稱墨子為中國「平等博愛」的宗師。在當代,《墨子》中的自然科學和邏輯學內容受到重視;2016年中國發射了第一顆量子通訊衛星,命名為「墨子號」,就是紀念墨子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的直線傳播。
墨子的「天」與「天志」觀,內容豐富,而且是其他重要學說的基礎,可惜長期被國人忽略,甚至貶低。本文擬就從《墨子》中的四篇文章,來認識這些觀念,簡述它們的價值。
墨子觀念中的「天」
張岱年認為:墨子的「天」和孔子的「天」,雖然都有主宰之意,但後者的天,「似神而非神,非人格上帝而乃自然主宰」;而墨子用不同的詞「天」、「上帝」、「帝」等,來表示一個最高的、最為尊榮的、有人格的神,用「鬼神」來表示那些次於「天」的神靈。墨子觀念中的「天」,有哪些具體的本性特徵呢?
第一、「天」是無所不知的。「夫天不可為林谷幽門無人,明必見之。(天志上)」天是有智慧的,祂知道一切「天為知。(天志下)」
第二、「天」安排日月星辰和大自然的各種現象和物體,製造出四季變化。雖然沒有像《聖經》那樣,講出上帝是創造宇宙的創造主,卻也表明是主宰宇宙的天帝。
第三、「天」兼愛世界所有的人,而且關心人的很細微的事。「今夫天兼天下而愛之,撽遂萬物以利之,若毫之末,非天之所為也......」(天志中)。「曰: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天志下)」上天供給一切人的食物,「以其兼而食焉」,這就是祂兼愛的最重要的明證。
《聖經》中啟示的上帝,也是無差別地愛每一個人,原因是每個人都是上帝按祂的形象和樣式創造的(創世記1章26節)。《聖經》講上帝賜每個人陽光、雨露、每天的飲食(馬太福音5章45節;6章11節)。人要對上帝有感恩之心,不要認為一切來得理所當然,都是自己的功勞。
第四、「天」喜歡義、不喜歡不義。「天欲義而惡不義。(天志上)」那甚麼是義呢?義就是「正」,或者說「正道」;「曰:且夫義者,政也」「天之為政於天子。(天志上)」具體來說,也就是上天管理天子,天子管理公侯,公侯管理將軍和大夫,將軍和大夫管理士人,士人管理庶民,也就是一套從上而下的治理關係。
李澤厚認為,墨子訴求的是,宗教上的神之精神統治,政治上相應建立「絕對專制的統治者」。其實,家國觀念並非墨子專有;同時,墨子尋求在戰國時代梟雄割據,民不聊生的情形下,重建社會穩定治理體系,只是他認為,天是最高管理者而已,就好像舊約時代的猶太人相信,上帝才是國家的最高主權者;而且,他再三強調,違背天意的君王,被屬下和人民誅殺和推翻的正義性。
順天志上天獎勵之
第五、「天」是良善的,是公義的,也是仁義的本源。墨子再三強調「天志」,也就是天對人的意志。甚麼是天意呢?
一)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不以強凌弱,「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
二)強者應幫助弱者,「欲人之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
三)上下都分別努力治理和工作。可見,「天志」提出了國與國,人群與人群,人與人之間的公義、仁愛、憐憫的關係,以及各守其位、勤奮工作的要求。
墨子一再用各種事實來說明:順天志,則上天獎勵之;反之,則懲罰。鬼神則是上天賞善罰惡的重要助手,他在《明鬼下》證明有鬼神存在,一是歷史書籍的記載,二是人民群眾的親身經歷,「是與天下之所以察知有與無之道者,必以眾之耳目之實知有與亡為儀者。《明鬼下》這就是事實勝於雄辯。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