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羊
每年秋季,在中國與蒙古國邊境,內蒙古新巴爾虎左右兩旗牧區經常會出現,從蒙古國成群結隊遊蕩而來的黃羊。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方國境線一側,人們會獵殺黃羊,用來補充極度缺乏的肉食供應。
牧區的人一般不獵殺黃羊。黃羊的皮強度較低,非常脆,而且容易掉毛,只能用來做褥子。射殺黃羊後,需要馬上放血並將內臟取出,因為黃羊的肉質屬熱性的,如果不及時處理,僅一個晚上就會發熱變質,當地人俗稱「捂膛」。黃羊肉的脂肪很少,都是瘦肉。在那個年代,人們肚子裡都沒甚麼油水,黃羊肉吃起乾巴巴的,因此不怎麼受歡迎。時代不同了,現代的人們崇尚健康,黃羊肉反而受寵起來。
黃羊發源於蒙古國的鄂嫩河流域,棲息於整個蒙古高原。黃羊的奔跑速度極快,連212吉普車都跑不過黃羊。打黃羊都是在夜間進行,需要配備大卡車,並在車頂安裝探照燈。黃羊有趨光性,順著探照燈的方向,成千上萬的黃羊直直地狂奔,後面大卡車上的槍手以軍用步槍,甚至衝鋒槍,對著黃羊群進行掃射。這種獵殺都是各個單位組織的,帶隊的人如果認為數量夠自己單位所用的了,就會命令停止射擊。在那個年代,射殺黃羊來補充肉食短缺也是出於無奈。儘管物質極度匱乏,但牧區的人還是心存知足和感恩,僅僅取用自己所需要的,而不過度索取和浪費。
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