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祖功業 昇華華夏文化精神-讀《詩經》有感(下)
開疆擴土 勤謹守業
《詩經》的雅和頌中,有許多感人的華夏先祖英雄開疆擴土創業、征戰和勤謹守業的詩歌,特別值得今天過上富裕生活的青少年來緬懷。商頌的《長髮》頌讚:「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帝嚳和娀氏女簡狄生契,上帝命立契成為開創商朝的人。契接受大小國家的歸附,遵守禮儀,殷勤理政巡視各地,「帝命不違」,從不違背上帝的命令,乃英明君王。《詩經》中聖賢天子從來是出於上帝之命,這頗似《聖經•羅馬書》所言:「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凡掌權的都是上帝所命的。」「相土烈烈」,契的孫子相土,功勳顯赫,他發明了牛車,大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契十四代後的湯,德行高尚,誠信寬厚,有「不競不絿」的心態,有「不剛不柔」的中正,有「不震不動,不戁不竦」的膽量,又有伊尹的輔助,更是「上帝是祗」,敬畏上帝;而「帝命式於九圍」,上帝命定他成為九州的楷模,湯始得以推翻夏朝暴君桀,建立商朝,「九有有截」,一統九州。讀《詩經》,不理解敬畏上帝,順應天(上帝)命,就難以真正理解先人的精神和情懷。
慎終追遠 承上啟下
《詩經》歌頌了周朝祖先後稷,他為帝嚳和薑嫄之子,名棄。《閟宮》寫「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穉菽麥」,上帝賜他百福,按農時種植小米、高粱、穀、大豆和麥子。
「奄有下國」、「俾民稼穡」,他在普天之下,教導百姓們學習農業耕作。《生民》頌「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糜維芑」,上帝賜予優良農業品種黑黍、兩粒黍、赤梁粟、白苗高梁等;後稷不把功勞歸於自己,而是感謝上帝恩賜,祭祀祂,「其香始升,上帝居歆。」他開始了祭祀上帝禮,「後稷肇祀」,棄是開始種植稷和麥的華夏第一人,號稱後稷,後人稱其為農神。中華民族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時代,就開始逐步進入農耕文明時代,《詩經》告訴我們是上帝的恩賜,也是祂所使用之人的努力,後人豈可輕視!《詩經》中對古公亶父、周文王武王、名臣薑子牙、周公,以及無名的將士等等,都不吝讚美之歌,上帝使華夏民族成為慎終追遠、承上啟下,鄙視數典忘祖、妄自菲薄的民族。
百姓苦況 抨擊不義
《詩經》中有許多同情民眾生活艱辛困苦、描寫正直官員憂鬱時政的心情、抨擊統治者暴政貪婪驕奢的詩歌。《伐檀》中,伐木工憤恨不勞而獲的貴族老爺們的剝削,用疊字法反映心中的不平憤慨,三次指出統治者「不狩不獵」,卻佔有勞動果實,諷刺他們「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們真是不白吃白飯的啊!《碩鼠》中「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勞動者養活了剝削者,而他們卻像肥碩的老鼠,偷吃勞動者的糧食,完全不顧他們的死活!詩歌唱出了百姓的苦況,抨擊了統治者的不義。
貴族宴樂 飲食文化
《小雅》中有一些貴族宴樂歌,表現了中華先民飲食文化的特點。《鹿鳴》開始「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用「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藝術手法引入到宴席的美好。嘉賓們進入主人的客堂,「承筐是將」,雙手捧送裝了禮物的竹筐。「鼓瑟吹笙」、「鼓瑟鼓琴」,席間音樂相伴,雅俗同在;筆者不由想起蘇東坡在艱難坎坷的人生中,把雅文化和俗文化結合得這樣和諧。「示我周行......德音孔昭,視民不恌」賓客們告訴我道理和指點方向,言談有德有理,不輕薄待人;顯然,這不是缺乏禮德的大吃大喝,也不是劉強東類大款們的輕佻宴席,主賓謙虛重德禮。然而,「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宴席又是喜樂的,大家喝酒心情很好!不過,《賓之初宴》歌曰:「飲酒孔嘉,維其令儀」,飲酒是好的,但要有善之禮儀!「曰既醉止,威儀幡幡......不知其郵」,喝醉酒後,儀態輕薄放縱,不知其錯,醜態百出;所以「彼醉不臧」,喝醉本來是壞事情。先人警醒,何嘗不是在對今人說話?
自然生物 美好本性
孔子說,讀《詩經》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其實在今天的文明視野、全球生態環境岌岌可危的情形下,我們更感悟其中的生態學意義。一些詩歌用比與興的手法,表達出許多動植物的美好本性,比如《關雎》中相依相戀的雎鳩,《鹿鳴》中呼喚同伴的鳴鹿。以自然美物喻人,又激起人熱愛自然的情懷,如《桃夭》中美好多子的桃花。先民觀察自然細微,特別是在天文地理方面,表現出順應自然的生命態度,這在《臣工》、《雲漢》、《公劉》、《漸漸之石》等中都有描寫,中國古農業在世界聞名,這是和先民尊重自然和順應自然分不來的,這在《載芟》、《錦》、《大田》等中表現出來。先民也表達出保護善待自然的思想,如《行葦》中勿讓牛羊踐踏蘆葦。當然,在一些詩歌中,也看到過度狩獵和過重役使牲畜的情況。先人沒有形成完整的生態和諧觀,這正是今日華夏之孫去蕪存菁,昇華文化精神的歷史重任之所在!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