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還要打多久?
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馬上調查中國的貿易政策,更於去年對數以千億美元計的中國出口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政府隨即向美國貨品開徵報復性關稅。雖然中美高層官員包括國家領導人,多次會面去尋求解決方案,但至今為止,仍然未有進展,相反美國加大對中國施壓,在5月中將近2000億美元的中國貨品的關稅由10%增加至25%。令人憂慮貿易戰會繼續升級和拖長,至終世界經濟兩大火車頭兩敗俱傷,令世界經濟陷入衰退或引發另一場金融危機。
自由貿易的雙贏局面
自由貿易對貿易雙方都帶來好處的經濟理論,建基於比較優勢這經濟概念,而在實證上,這理論亦經得起考驗。以中美貿易為例,中國自40年前改革開放,經濟突飛猛進,很大程度建基於中國價廉物美的出口,因此更一度有「世界工廠」的稱號。
中國出口主要到歐美國家,令當地消費者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所需的貨品,從而能省下錢去買其他或更多的商品,對雙方都有好處。按貿易經濟理論,中國增加對美國出口,若不增加入口美國貨,便會產生貿易盈餘;這盈餘推動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令中國對美國出口變得更貴,而美國入口貨變得便宜,令中美貿易不平衡得到改善。
中國過去不斷用出口賺到的美元,去購買美國政府債券,壓抑人民幣升值,又拒絕加快開放市場,令中美貿易不平衡持續。至今,中國成為美國政府最大的債權國,亦變相不斷借款給美國人去購買中國貨。因此,美國政府多次指控中國為滙率操縱國,而且美國龐大的國家和個人債務,令全球貿易和金融不平衡加劇,種下過去金融危機的禍根。
貿易戰的博弈和雙輸
自由貿易對雙方都有好處,是雙贏;相反,貿易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是雙輸。在貿易戰爭中,雙方透過關稅甚至配額,去打擊對方的貨品。去年美國對超過25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增收10%的關稅,打擊中國出口,又威脅對另外3250億美元的貨品收取關稅,企圖逼使中國開放市場和改善某些貿易政策。不單如此,美國更針對中國高科技出口,在5月16日宣布對中國通訊科技龍頭公司華為作出制栽,限制美國高科技製品向華為銷售產品,令谷歌和英特爾等公司不得不暫停和華為的商業關係。此舉實屬損人不利己,不單影響華為的發展,也打擊美國科技公司的商業利益,又對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帶來不便和影響。假若中國推出相應報復制裁,例如限制或禁售蘋果產品,又或限制中國稀土出口美國,後果嚴重。
因此,這些美國高科技公司在股票市場曾一度急挫,反映市場對中美貿易制裁的憂慮,而美國商務部亦在5月20日宣布對華為的制裁延遲90日,容許向華為出售産品去維持現行網路運作和為軟件更新,暫時避免雙輸的局面。
昔日美日貿易戰的啟示
究竟中美貿易戰何時結束?結果會不會是兩敗俱傷?或許從30年前的美日貿易戰中可以得到一些啓發。在80年代初,日本經濟迅速崛起,大量向美國出口價廉物美的汽車、家電和各種零件,又加上日本保護本土的貿易政策,令美日貿易持續出現巨大逆差。
同時,日本經濟的崛起,觸動了美國的神經,令美國感到威脅,恐怕失去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因此,美國對日本不斷高調作出批評,更威脅對日本貨品加收關稅和抵制日本貨。最終,美國宣布勝利,日本和歐美各國達成共識,在1985年簽署廣場協議。協議令日元大幅升值,由一美元兌250日元,在約十年間升值至100日元,變相使日本出口貨品價格翻倍。此外,日本又自願限制出口,更將生產線和廠房移到海外,大量在美國生產汽車和電器。這些改變,加速泡沫經濟爆破,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
貿易戰短期來說,對中美雙方都是雙輸,但美中經濟實力仍有差距,而美國經濟仍然強勁,加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人善變,常常不按牌理出牌,令中國忙於招架。而兩國政治現實相差甚遠,雖然明年是總統大選年,若貿易戰沒有協議,令美國經濟轉差,可能影響特朗普連任;假若中國經濟因此被拖跨,可能影響社會穩定,造成政府管治危機,後果嚴重。由此看來,美國政府未必急於達成協議,而是要利用長久戰逼使中國政府就範,使之成為另一個日本。
馮肇昌(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