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和合本聖經百年(一)從新教入華到聯合譯經
第一道光明亮部分
1919年4月22日,白話文《聖經新舊約全書》完整出版,彼時稱為《官話和合譯本新舊約全書》(當時尚無「國語」一詞,1939年改名為《國語和合本聖經》)。
今天,回看百年歷史的時空,若有亞伯拉罕般超越性的領受力的話,應該看見:白話文《聖經》的出版,標誌著上帝的恩言成為引導中國走進現代社會的第一道曙光!今天的種種,正發端於那時,奠基於那時,蒙恩於那時。細分的話,這道光包含了豐富的光譜,其中特別明亮的部分是:
第一、130年前所啟動的《聖經》中文翻譯工作,至1919年完成並面世。《聖經新舊約全書》第一次以漢語方塊字完整出版;
第二、特別深具意義的是,這一版本的《聖經》竟然是以普通民眾使用的白話文來表達的,僅此一項,同時開啟了中國白話文的先河,一舉改變了幾千年來的中文「經書典籍」的書面表達方式,是漢語的歷史性轉變;
第三、參與翻譯《聖經》的西方傳教士,他們生命所彰顯出來的基督精神,以及他們對中國現代文化所起到的有力推動,影響至深。
不同差會聯合譯經
這部至今為廣大華人基督徒寶愛的和合本《聖經》,已印刷過億。雖然上帝的這一作為,「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但上帝的公理傳入了,福音臨到了中國人,其影響無可估量。
白話文《聖經》雖然出版於1919年,但決定翻譯白話文《聖經》,並將新舊約66卷百萬文字嚴謹準確、明白曉暢地完成翻譯,則經歷了30年的漫長時間。事情要從1890年說起;但在此之前,必須提到一件意義不同尋常的事,那就是1806年馬禮遜從英國起程,遠洋赴華,將基督教新教帶入中國。
猶如一粒麥子,基督教新教在中國這個異教文化的環境中,開始艱難地生根。這粒麥子帶著無與倫比的福音大能,顯出其不可抗拒的生命力。十年、幾十年後,一千三百多名西方傳教士相繼來到中國,漸漸地,在中國大地上,開始有了收穫,華人信徒達到三萬多人。接著,新的問題出現了:無論是傳教士還是華人信徒,他們都沒有統一的中文《聖經》。不同的西方國家傳教士,不同的差傳系統,以及不同的教派,雖然分別進行了一些《聖經》經卷的翻譯工作,但是他們所翻譯的《聖經》各不相同,出入甚大,以至當一起進行交流時,彼此說著對方不明白的經文。聯合翻譯統一的中文《聖經》已成為必須,於是,差派傳教士最多的英國,與海外聖經公會駐中國代表韋威廉(William Wright)極力奔走,終於促成不同差會聯合譯經的決定。
奠定語言上的根基
1890年5月7日至20日,來自37個不同宗派的差會代表445人共聚上海,召開了盛大的第二次傳教士大會(第一次傳教士大會在1877年舉行)。極有可能,這是新興的上海歷史上第一次規模宏大,並且由眾多國家人員參加的大會。
大會除了為中國的福音事工向西方教會發出宣召外,另一個重要議題就是籌劃翻譯通用本中文《聖經》譯本,以消除當時各個《聖經》譯本的參差不同。只是,在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預想到,他們此舉所帶來的,不僅是《聖經》和合本的出現,也為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在語言上奠定了根基。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