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核事故更可怕的是......評電視劇《切爾諾貝利》
災難重現驚心動魄
1986年4月26日,一個普通的春天夜晚,因初孕反應不能入睡的柳德米拉看見遠處核電站的閃光。之後不久,她的消防員丈夫趕往電站救火。她不知道,這不是普通的火警,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反應堆爆炸了。
眾人看到了從未見過的奇景:一道光柱在暗夜中直沖天空,美麗得詭異。人們為了看得更真切,紛紛到一道鐵橋那裡觀賞。空中因強烈核幅射而發光的微塵,飄落向毫無知覺的人群。據說,那批觀眾後來都陸續離世,此橋得名「死亡鐵橋」。
時隔三十多年,美國電視劇《切爾諾貝利》將這一災難重現,以紀錄片似的真切感,以全力追蹤事故真相的調查方式,努力讓人們看到事故的前因後果,看到核幅射對人的摧殘,以及蘇共政體面對災害的反應......此劇一播出,迅速得到了高度好評,以及強烈的觀感-太恐怖了,比驚悚片更驚心動魄!
原來核電廠出事故
災難發生後,尚且處在冷戰中的蘇聯人第一反應,在今天看來十分搞笑:「難道美國人對我們放炸彈了嗎?」直到他們意識到是自己建造的核電廠出了事故後,面帶緊張情緒的官僚們鑽到防原子的避難所緊急開會。此時此際,他們第一關心並不是事故的真相、破壞程度、危害,而是如何壓低事故嚴重性。會議把儀錶最高值當成事實資料,說輻射值為3.6倫琴(放射性物質產生的照射量的一個單位),後來證實是15000倫琴,再對這個數值進行弱化處理,其中一人甚至輕鬆地說,放射性根本不嚴重,不過相當於每年做幾次X光透視。最後,一位看上去德高望眾的老者一錘定音:「封鎖這座城市,誰都不許離開,切斷電話線,以防消息的誤傳,我們需要防止人民破壞自己的勞動成果。我的經驗是當人們提問時,只要簡單告訴他們,集中精神努力工作,把國家大事交給國家解決!」在一片掌聲中,會議結束。仿佛如此一番淡化之後,核災難就可以輕鬆化解一樣。
輻射嚴重死亡緊隨
然而,災害是無情的,事實比官員假大空的話語要來得嚴峻。消防員在事故現場撿了一塊磚頭樣的東西,幾分鐘後他的手就開始潰爛,原來他撿到的,是從核反應爐芯爆炸出來的石墨;到過現場的總工程師,在眾目睽睽中,吐血倒在會議室;事故一線的人員,被輻射嚴重灼傷,連醫院的護士因接觸到傷患脫下的衣服也雙手潰爛。劇中有這樣一組俯視廣角鏡頭:帶有強烈放射性物質的煙雲,在風中飄向白俄羅斯、北歐,所到之處,大片的針葉林瞬間枯萎、死亡......陰影所到之處,死亡緊緊相隨。
柳德米拉的丈夫與其他參與救火的消防員,因重度輻射病被送到莫斯科的醫院,柳德米拉不捨丈夫被隔離,苦求相守,卻痛心地親見丈夫的身體從內到外壞死溶化,咳嗽時吐出一片肺葉。
真相暴露偶像倒下
電視劇《切爾諾貝利》十分合邏輯地表現了蘇聯官方在事故後一系列作為,從否認、粉飾,到不得不面對,再到被迫傾盡全力處理......只是無論他們做好做歹,他們的目標其實是不變的:黨和國家的榮耀凌駕在一切之上。這榮耀可以凌駕在真相之上,凌駕在生命之上。電視劇透過會議發言的一個細節告訴觀眾,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真實名字是「弗拉基米爾•列寧」。他們要保衛的,不是直接參與救災的人員,不是數以百萬計直接處在核輻射災難下的人民,而是「列寧」的名字,這個名字如神一樣不能被羞辱。然而,事實是當這場不可控的核污染超出蘇聯範圍,影響到歐洲,甚至北美東部時,隱藏在蘇聯內部的真相就無法掩蓋了;真相一旦被暴露,偶像必要倒下。切爾諾貝利事故,終於成為三年後蘇聯解體的重要因素之一。
謊言聽多不辨真相
電視劇正面記敘了參與救援人員的犧牲精神,那些駕著直升機向敞開的核反應爐芯投擲硼砂袋的飛行員,那些鑽到反應堆下面執行抽水任務的水管工,那些在高溫下幾乎全裸作業的礦工......他們不是傻子,他們知道污染的嚴重性。當官員以區區每年四百盧布作條件,請工人在「重賞之下」當「勇夫」時,工人們一個個以冷漠的眼神相對。他們為救災勇敢地站出來,不是為得到這些在蘇聯垮掉後,貶得一文不值的盧布。
貫穿全劇主線的三個人物是,負責救災的專家列加索夫、官員伯里斯,以及堅持查清事故真相以防止悲劇重演的科學家烏拉娜。一開始倚仗權力、蔑視科學、專橫無理的伯里斯,通過與列加索夫在處理事故過程中不斷衝突、碰撞,也通過他親眼看見事故的恐怖,並明白自身生命嚴重折損,他剛硬的心漸漸軟下來。電視劇將這個轉變過程,表現得相當真實可信。毫無能力抵抗權勢的列加索夫,在他唯唯諾諾、無奈的外表下,他內心堅持、必須對歷史負責,他在維也納的會議上說出了真相;也正因為他在國外的講話,蘇聯政府不敢公開處決他。兩年後,受到嚴密監控的列加索夫自殺,死前他留下大量錄音帶,將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原委昭告天下。電視劇的這一內容,並非編劇的創作,而是歷史事實。劇中,他最後的悲歎是:「謊言的代價是甚麼?並非是我們會把謊言誤認為真相。真正的危險是,我們聽多了謊言,便不再能分辨出真相。」
有惡根生出茵陳來
這部只有五集的電視連續短劇,在最後一集裡,藉著庭審讓觀眾瞭解了切爾諾貝利災難的全過程。觀眾在戰慄不已中看到,悲劇如何在一系列人為錯誤中,被推向不可避免的境地。其中有人為了掩蓋核電廠「已經通過安全測試」這一謊言,急於在三次失敗的測試後,進行第四次測試;有設計的缺陷(比如在核反應控制棒尖端加上石墨);有美蘇爭霸的政治因素(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核能發電廠,它屬於蘇聯軍隊的戰略軍事計劃,而完美的蘇聯政體必須戰勝美帝);有人的狂妄自大(核反應絕不會爆炸!即使在它真的炸了之後,許多人的反應仍是「不可能」);有現場負責人無視操作規則,肆意而為,之後又處置失當......
沒有一樁人為災難背後,是沒有人的罪性的。人為了自己的意志,妄顧上帝設定的規律與界限,必有後果。最初,人以為他所要的東西「甚好」,強烈地要得到,之後才會經歷,「偏行己路」是一條絕路。就像電視劇開頭,那道美麗的藍色光柱,看上去很美,但它帶來的卻是死亡。
「切爾諾貝利」一名的本意是「苦艾」,在《聖經》中稱之為「茵陳」。《聖經•申命記》曾教導說,恐怕你們中間有「偏離耶和華我們的神,去事奉那些國的神;又怕你們中間有惡根生出苦菜和茵陳來」。切爾諾貝利,你的苦,迄今仍被人們所飲。只是,你的教訓,不會真的被人記取。這才是悲劇中的悲劇。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