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謝謝你!
在一般人心目中,牧師是一份神聖的職業,予人高超不凡的印象;對信徒而言,牧師更是為人敬重尊崇的神職人員,也是傳講真道、牧養教會、餵養群羊、關顧聖徒的「大管家」。大家可想過,牧師也會身心疲累?牧師也需要人關懷愛護?可有跟牧師說一聲:「謝謝你!」
大家可想過,牧師也會身心疲累?也需要人關懷愛護?且聽聽以下的牧者心聲,也許是你從來沒有在會中聽過的......
健康的壓力 須事事兼顧
趙善基牧師(仕嘉堡宣道會主任牧師)承認,每天要處理的事情繁多、工作不分早晚。某天早上七時,應會友之邀到醫院協助處理親人離世事宜,隨後須負責安息禮拜;另又有無理被解僱的會友前來求助,了解他的處境後,為他禱告,指導他如何向公司討回公道,最後獲得合理賠償。還有一對夫婦-丈夫太專注工作,忽略太太及家庭,女方嚷著要分開;我速約見,會面三次,透過諒解祈禱後,破鏡重圓。還有會友請我為一名疑被邪靈騷擾的朋友趕鬼辟邪,經過細心查問辨別,我奉耶穌基督的名斥責邪靈,並要他堅定相信耶穌,他立時覺得心靈平靜,充滿 平安......
除了要處理諸多層出不窮的事情外,更重要的是牧養信徒,星期二晚新移民聚會、星期三晚祈禱會、星期四晚事工會議、星期五晚團契......我喜歡與弟兄姊妹相聚,切切關心他們;我樂意牧養群羊,每個都是我禱告的對象。然而,在繁忙的工作下可有壓力?答案是肯定的,我見過有牧者因承受不了壓力而患上抑鬱病。
在侍奉中,有健康的壓力是正常的,但仍需要信徒多為牧者祈禱、給予鼓勵、欣賞、支持及體諒,好讓我們能完成神所托付的職責,舒心愉快地事奉。
牧者的牧者 使我不孤單
在教會牧養事奉超過二十七年的韓錦昌牧師(多倫多中華循道會主任牧師)坦承,牧師是一個長期委身的職務,其中不斷付出精神、時間、心力和體力,卻不一定有即時果效。他說:「牧者需要關顧不同背景、性格、年紀及遇上各種遭遇的會眾(外來求助者也不能不顧),我也不例外。
曾與不少人同行,其中不乏叫人興奮的個案,但更多的是令人沮喪的困境;同時,亦要關心一起服事的同工,聆聽和支持他們。負擔之重、壓力之大,有時真會令我感到乏力無助;很多時,由於對教會服事過多投入,以致無法培養有益身心的興趣,甚至忽略了身體健康。直到身體響起警號、心靈發出嘆息之際,我才醒悟!必須停下來好好安靜,誠實面對自己的需要,坦誠向主傾心吐意。我是牧者,但不過是人,有軟弱的一面;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全能全知,更是所有牧者的大牧者,有祂同行,有家人和弟兄姊妹相伴,走在牧養的路上,我並不孤單。」
牧師也是人 需關愛支持
泉源輔導中心總幹事古潔明從事專業心理、婚姻家庭治療及全人健康教育三十多年,期間亦有過多年的義務教牧關顧輔導事奉,從而深深體會到,專業輔導與牧者輔導兩者同屬高難度壓力的工作,也都是生命的藝術,尤其是身處此多元變革的社會、婚姻家庭、人際關係、情緒、精神及心靈的問題更形複雜,究竟如何協助受助者邁向生命的轉化成長、關係的更新?看來絕對有其獨特和困難的一面。
她指出:「有些誤區,更會增加工作壓力,如最易被忽略的,不是專業的訓練、工作的熱誠、能力或恩賜,而是缺乏對自己全人(身、心、社、靈)健康的敏銳,忽略自我關顧和建立支持系統,以致陷入耗盡和枯竭(burn out)的危機。尤其是牧師,往往被看成為『超人』,可免疫於人間問題及人性需要,其實,牧師也是人,同樣有人性的思想、情緒、有去愛及被關愛支持的需要,除非建基於上帝博愛與關懷上,實踐愛人如己的真理,否則很易喪失視野。」
讚謝牧者日 說聲謝謝你
牧者與教會確實有著唇亡齒寒的緊密關係,而戴德生華人事工中心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透過研究,為處於多元文化、壓力日增的牧者所面對的牧養挑戰,提供資源;為此已於2018年成立教牧關懷小組,由潘鴻鈞博士、古潔明女士、韓錦昌牧師及趙善基牧師等組成,致力提升對牧者們安康的關愛及支持。
潘博士提及小組已完成的工作,包括於中心《天道橋》2019年1月號發表有關文章;設計牧者安康問卷,發給多市華人同工團契眾牧師,得到79位牧者坦誠的回應,初步結果顯示,這些牧者們都關注到自己於婚姻、家庭、身體、關係及情緒等方面的健康狀況,而研究結果已於《教牧關懷與諮詢雜誌》發表。此外,在今年3月曾與泉源輔導中心合作,舉辦「牧師和信仰領袖360度健康」講座,為的是提高牧者對人性及全人健康的重視。
與此同時,為了提升信徒對牧者的關愛、欣賞與支持,中心將聯同華福加拿大聯區、加拿大華人宣道會聯會、美加華人浸信會聯會、華人基督傳道聯會,以及大多市華人同工團契,鼓勵各華人教會定2019年10月13日為「讚謝牧者」的主日/週,或另選日期,各自用創意的方式,表達對牧者感激之情,誠心跟牧師說一聲:「謝謝你!」繼而塑造會眾成為關愛的群體,影響及壯健社區康寧。
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