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病毒
去年10月發表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簡稱GHS指數)報告指:「沒有國家對疫症有充足準備,假如疫症爆發,許多國家在預防、檢測和應變上無能為力。」而隨著航空交通的普及化,病毒傳得更快更廣,一個地區的疫情,直接影響全球健康、安全和經濟,任何國家都不能倖免。誰也想不到這番警世預言在兩個月後應驗,12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漢爆發,一發不可收拾,蔓延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更可怕的是,國際衛生專家預言一種超級病毒X隨時爆發,可以在幾天之內令幾千萬人喪命。加拿大在2003年SARS疫症中賠上了44條寶貴生命,17年後更嚴峻的疫症陸續有來,我們準備好了嗎?
環境變化衍生病毒
去年9月,由一班世界銀行和世衛專家組成的全球備災監測委員(Global Preparedness Monitoring Board)發表報告,指一個全球大疫症的危機正在形成。原因是科學的進步可以在實驗室裡改造或再造致病微生物,在發生意外時這些致命病毒隨時外泄,而發達的交通網、都市化和密集人口令病毒傳播得更快。此外,氣候變化也令天災頻生,削弱國家公共衛生資源,無力對抗疫症;氣候暖化也令蚊蟲滋生,令由蚊傳播的疾病如登革熱、寨卡病毒和黃熱病蔓延更快。
專家在報告中預言:「一種高度致命的呼吸道病原體迅速傳播,導致5,000萬至8,000萬人在三天之內死亡,造成全球5%的經濟損失。」這是絕對有可能發生的事,所有國家都不能掉以輕心,也不能獨善其身。
對抗疫症準備不足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去年底發表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顯示,加拿大針對重大傳染病的防疫準備,在全球195個國家中排名第5,前4位是美國、英國、荷蘭、澳洲,第6至10位分別是泰國、瑞典、丹麥、南韓和芬蘭,亞洲其他國家如日本排名21,新加坡排名24,中國則排名51,香港和臺灣未有列入榜中。
GHS指數主要針對「預防」、「檢測及通報」、「快速應對危機」、「醫療系統」、「符合國際規範」和「環境風險」六大類別,來評估一個國家在防疫方面的準備程度,這六大類別又再分為34個指標,並細分為140道問題。
報告結果顯示,全球國家在面對重大健康危機上的表現令人失望,195個國家的GHS平均分只有40.2(滿分為100分),60個高收入國家也只有平均51.9分。報告直指沒有一個國家對疫症有充足的預防機制:85%的國家在2018年沒有完成世衛的模擬疫情演習;只有少於5%的國家每年測試全國緊急應變計劃;超過一半的國家當面臨重大的政治和安全風險時,會削弱它們應對疫症的能力,就像剛果面對伊波拉病毒時的情況。
SARS後痛定思痛
加拿大的GHS指數共取得75.3分,在六大類別中有五項都名列前十名之內,唯有在「快速應對危機」上排名17。加拿大共在十項指標上取得世界首名,分別是「生化安全的預防」、「實驗室檢測病毒」、「流行病學人才」、「有關人類、動物和環境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衛生部門和國家安全部門的聯繫」及「在緊急情況下與醫護人員的信息交流」等。
加拿大在2003年SARS疫症中是全球其中一個重災區,共有438宗染病個案,死亡個案44宗,汲取了當年的慘痛教訓,加拿大在公共衛生政策上全面改善,為了加強聯邦和省政府衛生部門的溝通,2004年特別設立了加拿大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和省級類似機構,以求對話時能一步到位,現時領導公共衛生局的首席公共衛生官是華裔醫生譚詠詩。
在檢測方面,今天實驗室對病毒的測試更快更準,醫護人員對傳染病更有訓練,他們日常接觸發燒、咳嗽及呼吸困難的病人時,都會查問是否從外地回來,在需要時為病人提供口罩及將之隔離,而現時的醫院也設計成更多的細小房間,以方便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事實上,非常時期的檢測手續會由旅客入境開始,就像這次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由中國來的旅客入境報關時,需要申報是否曾經到武漢或湖北省,假如有的話,他們會再接受進一步的查詢,假如有癥狀出現,將由醫護人員接手處理。
防疫被批未夠積極
雖然加拿大在預防疫症有長足的進步,但在GHS的報告中,亦有個別指標排名甚低,情況令人擔憂。這些項目有「動物傳染病的預防」(78位)、「疫苗接種」(114位)、「防疫緊急演習」(54位)、「緊急通知的通訊基建」(71位)、「社區的醫護能力」(41位)、「緊急應對的撥款」(108位)、「環境風險」(59位)。
這次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雖然至截稿時加國仍然只有11宗確診個案,但卻被批評防疫消極。GHS指數排名第一的美國,2月2日推出旅遊禁令,禁止曾到訪中國的外籍人士入境,凡從湖北省回美的美國居民,需在空軍基地隔離14天。加拿大則只在2月6日才「呼籲」從湖北前往加拿大的旅客,應自我隔離14天。
不過,首席公共衛生官譚詠詩在2月10日面對傳媒時仍然認為,加拿大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風險不高,現時的防禦機制有效,她呼籲社會大眾從準確的途徑接收疫情信息:「錯誤的信息和謠言混淆視聽,損害了對疫症的應有應對方法。」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