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的天地生化和「貴虛」觀 讀《列子》有感(上)
列子思想 影響中國文化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亦作圄寇,在古籍中還寫作列圄寇、列圉寇。他是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大致生活在戰國中後期的鄭繻公時代(約西元前450至375之間),在老子和孔子之後,在孟子和莊子之前,和墨子大約同時代。《莊子》記載了列子的故事,其他先秦和西漢古文獻如《屍子》ˎ 《韓非子》ˎ 《呂氏春秋》ˎ 《戰國策》ˎ 《漢書》等,對其也有提及。列子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的道家學派重要傳承人物,是著名的思想家ˎ 哲學家 ˎ 文學家 ˎ 教育家。列子一生不求名利仕途,清靜修道,收徒講學,他的思想在戰國後期影響很大,且在哲學ˎ 美學ˎ 文藝ˎ 科技ˎ 養生ˎ 宗教等方面,對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列子的著作書籍後來經秦禍等,已殘缺不全。西漢劉向(西元前77年至西元前6年)整理《列子》時,定為八篇。後來又經西晉永嘉之亂等,多有遺失。直到東晉時代,玄學家代表人物之一張湛(約生活在西元373年至396年)搜羅整理,最後定為八篇:《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說符》、《黃帝》、《周穆王》、《力命》,流傳直到今天,但已非《漢書ˑ藝文志》所記和劉向編本之原版了。後世有許多學者認為《列子》乃偽書,然臺灣學者嚴靈峰ˎ 陳鼓應和大陸學者馬達均認為其並非偽書。《列子》一書有許多名篇珠玉,膾炙人口,如《愚公移山》ˎ 《夸父追日》ˎ 《杞人憂天》ˎ 《齊人攫金》等,它們已成為我們頭腦中不可磨滅的印象了。
生化過程 「氣化」四個階段
列子學說,首先是繼承和豐富了老子的「道論」,闡述了萬物生化的宇宙觀。老子在《道德經》中所闡述的「道」,具有創生性。它「先天地生」(25章),是「萬物之母」(1章),「似萬物之宗」(4章);道生化萬物的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42章)這就是由無到有,由形而上到形而下,又簡到繁的生化過程。《列子ˑ天瑞》中,列子說:那天地是從哪裡產生的呢?他接著提出了生化過程中的「氣化」四個階段:「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太易」是宇宙的本源,「如《易ˑ系》之太極,老氏之混成也」(張湛注),它是不斷變化不停滯的;但「元氣尚未形成」(葉蓓卿注)。到「太初」階段,「元氣開始萌發」(同上)。又到「太始」階段,「元氣已經形成,而且具有了一定的形態」(同上)。再到「太素」階段,「元氣不僅有了形態,而且有了固定的性質。」至此,元氣ˎ 形態ˎ 性質都有了,但還是渾然一體沒有分離,稱為「渾淪」,看它不見,聽它不到,摸它不著,所以叫「易」。「易」經過變化成為「一」,「一」又變化為「七」,「七 」為「九」,至變化的極限,再重新變化為「一」,陰陽二氣的作用使得萬物化育和生長。列子的天地生化觀,基本上是唯物論的,生化的起點太易,不是一個有位格的上帝。
列子貴虛 虛就談不上貴
列子思想的最大特點如《屍子ˑ廣澤》和《呂氏春秋》所言,為「列子貴虛」。《天瑞》載:「或謂子列子曰:『子奚貴虛?』列子曰:『虛者無貴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矣。事之破毀而後有舞仁義者,弗能複也。』有人問列子是否以虛為貴呢?列子回答:虛就談不上貴。別人講的是「虛」的重要性,他回應的是「虛」的意思,老列的回答看起來有點牛頭不對馬嘴,其實還是強調「貴虛」。列子進一步解釋「虛」的意義:要否定或忽視人為的名聲,而保持清靜,保持虛無;而保持虛靜,就可以得到「居」住,所居何處呢?張湛解釋不訴身外,安於本性;不過安於「道」之中更合情理。取得和給予,這兩者都是離開所居的「道」,因為這裡所講的取予,是在乎名聲名節名義的,而非不欲之為。虛靜的本性被破壞後,再來舞弄仁義的說教,則不能恢復了。
列子和社會世俗保持相當的距離,但他並不是對社會毫不關心,他認為儒家推行仁義來立身和治理國家,但社會卻沒有變得更加和平公正,原因是鼓吹仁義的人缺乏虛靜之心。耶穌曾對門徒宣講:「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馬太福音5章3、8節)祂鼓勵門徒要覺得靈裡貧乏,心要潔淨,這樣就可以見到上帝和得到祂的祝福!這就不是虛靜安於本性,而是人與慈愛天父上帝的相遇。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