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大瀉,應何去何從?
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原因
全球股市因疫情影響而急速下滑,就以美國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為例,由2月中的歷史高位,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急挫超過30%。雖然從歷史角度而言,相比1973年股災,2000年科網爆破,2008年金融風暴,下跌30%仍未算是十分嚴重,以上三次災難性股災的跌幅都是接近50%或以上;不過由於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發生,而且波幅十分厲害,所以引致人心惶惶,面對一個這樣的投資環境,投資者究竟應該何去何從呢?
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市場憂慮在未來日子,經濟可能會出現大衰退,因前景不明朗而產生的憂慮,導致股票出現拋售,憂慮越大,拋售的壓力就越大。正是由於這種不明朗的因素,傳媒例必訪問不同的專家,林林總總的意見,可說是各適其適,包羅萬有,若然讀者只是當故事來聽,又或者茶餘飯後互相討論一下,實在無傷大雅,如果真的要把這些專家意見作為自己投資的決定,就千萬要小心。
趁低吸納還是先賣後買
筆者過去因工作關係,接觸過許多在金融行業內稱得上是頂級的基金經理,他們絕大部分都不會在電視或電台出現,原因很簡單,他們的時間就是金錢,特別是一些星級的基金經理,排隊希望約見他們的人實在多得很,他們根本不可能有閒情逸致去接受訪問,即使偶然一次他們在電視上出現,他們的意見都只會是大方向,而真正精闢獨到的投資策略,就只會留給願意付錢的客戶,因此一般普羅大眾在電視機上接收到的投資意見,質量如何自己可以判斷。
面對現在的投資環境,其實專家意見不外乎兩種,第一是趁低吸納,第二就是先賣後買。筆者沒有水晶球,不能為讀者決定哪一種策略優勝,實在兩種意見背後都有其道理,在此只希望各位選擇相信哪一方意見之前,能多些了解不同策略背後所指向的是甚麼。
能否承受大上大落刺激
主張趁低吸納的投資專家,必定強調買股票是要看長線,不能著眼於短期波動,因為何時見底根本無人可以預料,平均成本法就是他們最厲害的投資法則。當然在一般的投資環境之下,又或者長線投資是指20年、30年,甚至是50年的話,這種說法並無不妥,不過在現今的環境下,情況就有點不同。如果以現今的水平入市,而結果最終的跌幅是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一樣,即代表在未來兩年會再跌超過30%,才會開始反彈,然後可能要再等幾年才能回本。當你採納這類長線投資的意見時,或許應先問問自己,在未來五年,無論是心理上還是實際上,是否能夠承受這種大上大落的刺激呢?
不能慌亂中作衝動決定
持相反意見的專家,他們認為應該先賣,然後回升時再買也未遲。其實,這類意見都有非常強的理論支持,所謂順勢而行就是其基本的投資法則,所以當股票市場出現明顯下降趨勢,就應該先賣。若然你跟從這方面的意見,就要先問自己有沒有能力,去準確判斷股市現在的走勢是上升還是下跌,特別是在大上大落的投資環境更加困難,今天出現大幅下跌,但明天又會急速反彈,這種順勢而行的投資方法,必定需要很強的判斷力和自制能力,不然的話很可能會弄巧反拙,出現低賣高買的情況。
最後筆者想強調一點,投資股票市場絕對不是在賭場上賭骰寶(一般稱為「賭大小」),而是絕對理性的決定。無論你認同哪一種投資策略,都必須要清楚明白可能會遇到的情況,要有計劃如何面對,不能在慌亂中作出衝動的決定,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基金經理,有時也會判斷錯誤。懂得冷靜地處理失誤,才是最終取勝之道。
袁國雄(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