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號病人開始……—評影片《傳染病》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零年五月
攝於2011年的《傳染病》Contagion,恰恰介於2003年的SARS與這次的新冠肺炎之間,均相隔8年。當時間來到2020年,這部舊片竟成為被疫情強迫關在家裡的人們最為追捧的電影!人們看著影片中與眼下現實何其相似的場景,不禁驚呼:太像了,怎麼像預言一樣可怕且精準!
傳染病以幾何級數擴散
開始的時候,影片奇怪地打出「Day 2」的字樣,接著,人們看到一些現象:美國跨國公司女高管貝絲結束亞洲之行前,在澳門賭場逗留,她輕鬆而開心,從吧臺上拿了兩杯酒,忘拿手機,一個烏克蘭美女撿起手機遞給了她,男服務生取走了喝空的杯子。貝絲返回美國,她的日本同事則去了日本。途中,貝絲趁在芝加哥換機的幾個小時,與舊情人來了個短暫的鴛夢重溫,再回到明尼阿波利斯的家中,之後,她感到不適……平順鋪展的簡單劇情至此突然如山奔海立,急轉直下。貝絲病情驟然惡化,很快死亡,她擁抱過的兒子,與她症狀相似地死了;遞她手機的烏克蘭模特美女,死在酒店;服務生發病頭暈,出門被車撞死;飛去日本的貝絲同事,倒在日本的公車上;與貝絲春宵一度的情人,也死了;曾在電梯間遇見服務生的老奶奶帶著兩個小童,很快也被送進醫院,不治身亡。送回山村安葬時,村民開始染病……疫情野火般燃燒,遍及全球。
影片不斷用「Day 3、Day 4……」等字樣,標出這種未知的傳染病,從起於青萍之末開始,到日後掃蕩全球,幾致不可收拾,可以怎樣快速地以幾何級數擴散,成為整個人類的空前危機。
疫情陰霾下的世界圖景
《傳染病》雖然彙聚了好萊塢眾多名角,在當年放映之時並未收到良好的市場反應。觀眾看後普遍訕笑之:太誇張了!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想必即使是本片的導演索德伯格(一看名字就知道又是個猶太人),原本應該指望的是,拍出一部現實感比較強的恐怖片,而不會是若干年後的全球實況吧!彼時的假想,此時歷歷真切,影片中那些剪接頻繁的蒙太奇手段,那些晃動不安的鏡頭,搖動著今天守在螢幕前,用電視機觀看這部影片之人的心,片中寒冷的冬天場景,叫人不由地抱緊雙肩……《傳染病》一反通常以人物或情節為主推進劇情發展的方式,採用了多角色、多線索、全景式敘事手法,影片沒有主人公,幾個主要演員平分戲份,分別表現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控中心(CDC)、四級生物實驗室、前線研究人員、醫生、患者,甚至互聯網寫手……眾多領域、不同人物在傳染病突發中的應對,寬廣地展現了疫情陰霾下的世界圖景。
與新冠疫情驚人相似度
傳染病爆發初期,CDC醫生米爾斯向美國政府官員講述此次疫情,並在展示版本上寫出「RO」,這個今天人人都知曉的專業術語;而坐在下面的官員一個個滿不在乎,左右權衡,議論如何不能讓公眾知情,不能引起恐慌,不能關閉學校,因為家長都在上班沒人看孩子,而且馬上就是全年最大的聖誕購物節了,不能被影響……人啊,永遠會重複這樣愚蠢的錯誤: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病勢燎原。RO值從2提高到了4,疫情第12天全球80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過多導致屍袋不足(2020年的武漢、義大利、西班牙、伊朗?)城市開始封鎖,道路交通管制;疫區不得已興建「方艙醫院」,利用體育場改造成簡易的隔離治療所。災病每一個發展階段,都與2020年的新冠疫情有著驚人的相似度。
必須稱道的是,這部仿似紀錄片式的現實風格影片,線索繁複又能把握得有條不紊,還藉許多細節刻劃,使該片保有人情的溫暖;尤其驚人的是,編導早在2011年就預見到社交媒體在疫情中的影響力,塑造出推濤作浪的網路大咖。
專業醫生與網路紅寫手
作為CDC派往病發地的專業醫生,米爾斯在明尼蘇達州調查感染途徑時,自己不幸中招,夜晚她孤身一人躺在旅館,發燒,咳嗽,臉上流露出一種早有洞見的悲傷,她知道自己再也走不上回家的路了。哭泣之餘,仍以她的高度負責的專業精神向上級彙報情況,哽咽著在本子上寫出自己的行程,自己可能接觸過的每一個人,竭盡全力阻止疾病傳播。她被運送到「方艙」,帶著呼吸面罩,奄奄一息之際,聽到旁邊患者在高燒中說冷,她試圖舉起無力的手把自己的羽絨服遞過去……接下的鏡頭,是躺在萬人塚間,在半透明塑膠屍袋裡她模糊的臉龐……這個人物敬業、堅毅、沉著卻又內心溫柔、善良,令人格外感動。另一個叫艾倫的人,應該是本片為影壇貢獻的全新人物形象。這個有著蟑螂一樣敏銳嗅覺的撰稿人,在世人全無查覺之際就意識到大事將發生。報社對他臆測性的新聞表示不感興趣後,他向編輯直言:「你們這種過時的媒體必在時代中被拋棄!」艾倫轉身去作網路寫手,化身「正義使者」,不斷揭露政府隱瞞真相,透過自己的網頁向社會公佈各種「獨家消息」「親身體驗」,迅速成為擁有1200萬粉絲的大V(有眾多粉絲的用戶)。
恐慌性資訊與真實報導
他謊稱自己被感染,直播自己服用中藥「連翹」獲得痊癒的過程(有趣的是,在武漢疫情初期,中國一度搶購以「連翹」為主要成份的「雙黃蓮口服液」),從而引發強烈的搶購風潮,以至藥店被砸被搶,他自己則利用這個虛假資訊牟利450萬美元。這個形象實在引人深思,自媒體時代,每當大事發生「陰謀論」必然相伴而至,恐慌性資訊一定比真實的報導更有吸引力。人們無從分辨孰是孰非,特別是在人數眾多的社會底層對握有權力的上層不信任時,「公信力」就成了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爭搶的稀有缺乏資源。影片預見性地表達了悲觀的一面,網路洪流裡,真相將愈發被遮蔽。騙子艾倫在造假被控後,終能保釋出來,逃脫懲罰,並且繼續發表煽動性言論,仍然有大量追隨者,相信他的言論,電影的這一情節,引人深思。Day 26,病例已達千萬,終於在 Day 29 研發出疫苗,至 Day 133 疫苗進入使用,曙光初現。影片一路冷靜克制,努力最接近真實世界。沒有英雄,沒有壯舉,而是在各種亂象中,一些人默默地努力,叫失控的局勢漸漸「可防可控」。
成為大瘟疫的零號病人
那位原被網路大V艾倫妖魔化的CDC官員,雖然違規打電話給妻子,希望她能提前從疫區撤離,但在關鍵時刻,他把屬於自己的疫苗給了清潔工的兒子,把注射過疫苗的標誌戴上自己的手腕。那個考察零號病人的奧蘭蒂斯被香港村民綁架,以換取WHO優先醫治為要脅。當滿足條件被釋放時,她從同事得知,發給村民的疫苗是安慰劑時,毅然返回山村,他們是世界的安慰。疫情平復,生活回歸日常,第一個死者貝絲的丈夫在家裡為女兒舉辦舞會,打開數碼相機,看到雖然欺騙了他,卻仍鮮活於鏡頭中的妻子,失聲痛哭,這是影片中唯一的痛哭。試想,2020年的清明節,全國公祭中無數喪親的華人,何其悲哉?
影片結束處打出了 Day 1。推土機清理叢林,打擾了樹上的蝙蝠,蝙蝠受驚掉下口中的香蕉,香蕉被小豬吞吃掉,小豬賣給澳門賭場廚房,廚師處理豬肉後接待客人時沒有洗手,客人正是貝絲,與廚師欣然合影的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成為了這場撼動全球大瘟疫的「零號病人」。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