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無貴賤」尊重自然—讀《列子》有感(下)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零年六月
莊子萬物「齊一」觀
《世界經濟論壇》在15日發佈的《2020全球風險報告》中,展望未來10年的全球五大風險,全部為環境風險,這為歷年來首次。一位記者在《病毒、大火、蝗災……罪魁禍首都是全球變暖》一文中提出,去年9月到今年3月,世界各地產生的各樣大天災,都是跟全球變暖有極大關係的。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及行為,帶來了全球性的巨大生態環境的大破壞。21世紀的人,如能關注和參與生態環保,就是保持了基本良知和文明。其實在古代先人的著作中,不乏生態文化思想,筆者讀《列子》,發現其中有十幾個和生態文化有關的觀念,真是感嘆先祖的洞見,現分享一二感受,盼望古為今用,啟發今人。
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出萬物「齊一」觀,「齊」就是平等的意思。強調人與天地萬物的同質共同性、整體性,肯定了每一物有自己存在的獨特權利、價值和地位,指出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他的思想是根本否定人類中心主義的。其實,比他早大約一百年前的列子,就有了這樣的思想。
天地萬物與我並生
《列子•說符》講了一個故事:齊國的權臣田氏在祠堂祭祀祖先,有上千客人。其中有獻魚和大雁的人,田氏視之,感嘆道:「上天對於人民多麼寬厚啊!它繁殖五穀,生養魚鳥,以供人民享用。」眾客人聽了他的話後,齊聲附和如回音一般。然而,這時在座的一名鮑家的12歲孩子,進言道:「不像你所言,天地萬物與人共同生存,只是類別不同而已。類與類之間並無貴賤分別,『類無貴賤』,而只是以個頭大小和智力高低互相制約,更迭相食,並非有誰為誰而生之理。人獲取可以吃的而吃,難道這些吃的東西是上天給人準備的嗎?而且蚊蟲叮咬人,虎狼吃人,難道也是上天生養人,是為了它們來吸人血吃人肉嗎?」這個故事中的「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無貴賤」,就表明了人與自然物只是類別不同,並無貴賤差別,批評人是大自然的主宰者的「齊一」觀。它包含著一種環境倫理思想,即「我們應平等地對待其他物種,並珍惜自然界中的一切,切勿利用人類的強勢地位而不計後果地索取。」「齊一」觀在全書中有多方面的發揮擴展。
把人和動物作比較
《楊朱》篇中記載楊朱的宣揚:「然而萬物,齊生齊死,齊賢齊愚,齊貴齊賤。」他主要是從萬物皆死,人要享受今生的快樂來談齊一。書中多處把人和動物作比較,《黃帝》篇中寫道:「而人未必無獸心……而禽獸未必無人心。」引出的觀念是,人其實可以和動物交流,因為「心」有相通之處。該篇中還寫了一個故事,周宣王之牧正有一個手下梁鴦,善於馴養野生動物,他在庭院裡馴養動物,其中有老虎、豺狼、雕鷹、鶚鳥等食肉猛獸猛禽,但彼此卻相安無事。這其中的奧秘就是,他按動物的習性來對待之,也就是順應自然的一種態度,「要尊重、順應自然界萬物的物性,不違逆自然之道,自然也將與之和諧相處。」其實這個故事的結尾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梁鴦說,當他對於園中的飛禽走獸完全自然地相處,而不是刻意地逆順牠們的本性時,牠們就看待他如同牠們的同類一樣。這表明動物也能在一定條件下「齊物」,把人看成牠們的同類一般。神是宇宙大地中心
《列子》並不是沒有看到人與自然和動物的差異。《楊朱》篇提出:「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智慮。智慮之所將者,禮義。禮義成,則名位至矣。若觸情而動,耽於嗜欲,則性命危矣。子納僑之言,則朝腎海而夕食祿矣。」人比禽獸尊貴,因為人有智慧思慮,而他們所依據的是禮義;顯然,這裡指出人對於動物來說,有獨特的理性能力和道德倫理本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是比動物更加貴重的。然而,沒有將這種分別視為人對自然的主宰,反而強調與之和諧的關係。楊朱說:智慧高貴在於使人能保全自身,但人特別的力量之所以卑賤,在於它能使得我們侵害外在之物,他甚至反對人把外物佔為私有。這都表現出對於自然和其他生靈個體的尊重。《聖經》啟示人與自然都是神所造,從來源上都是被造物,神才是他們的創造主。神創造的自然與人類,目地是為了榮耀祂,而不是高抬人自身。在宇宙和大地的生態社區中,神才是中心,而非人是中心,人要學習敬畏造物主,也在大自然面前謙虛。人有物質的身體,這點和自然物一樣。不過只有人有神的形像和樣式《聖經•創世記》1章26節,神委託人做祂的大地管家,人要做符合天父心意的好管家,而不是貪婪的攫取者和壓迫者。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