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神 困 擾 華人 何 處 尋出 路?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零年六月
多倫多大學精神科學系副教授、西區醫院亞裔人士精神健康計劃醫療主任馮溥倫醫生,也參與了《保泰:社區抗疫行動》他希望為華人提供全面的疫情資訊。
害怕別人的異樣目光
作為前線醫護人員,馮溥倫醫生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疫情的確帶來不少精神健康問題,所以他們希望針對華人的需要,特別是精神健康方面,為他們提供全面資訊。他說:「華人很多時都不願提及自己精神健康的問題,也不知怎樣去找人幫忙。」疫情帶來生活改變,也造成種種意想不到的壓力,馮醫生稱有人能夠適應,但有時卻令許多本身已有精神問題的人雪上加霜。他說:「華人在社會中被針對,有些人對這些種族歧視的事很憤怒,但對一些自尊心本已不強的人,就會在內心發展成自我指責。」馮醫生指有病人覺得很羞恥,每晚發噩夢,夢中被人追駡:「你是中國人,將病毒帶到加拿大來,真無恥!」害怕被病毒感染,也增加了日常生活的壓力,有人很怕上街會感染病毒,而戴口罩又會構成壓力。「他們去西人超市不敢戴口罩,害怕引人注目,但又怕感染病毒,所以配戴口罩與否都『驚』。」
疫情新聞影響家庭失和
此外,許多人失去工作,而其中華人不少是打現金工的,因此可能連政府的緊急救援金也申請不到,這些工廠、酒樓的工作「說停就停」,造成經濟壓力,令人徬徨。而家人長時間留在家中,也會造成關係上的緊張,因家人起伏的情緒而承受更大壓力。馮醫生舉例說:「丈夫讀完微博傳來的信息,對時事政局感到不滿,於是就拿家人發泄情緒,駡老婆,駡仔女;又有人讀了一些負面信息,認為現在是世界末日,心緒不安。夫婦之間,只要有一個人情緒不好,就會互相影響。」假如本身已有家暴問題,情況更形嚴重。馮醫生眼看許多患上抑鬱症的人,本來情況開始有轉機,但因為疫情又令病情惡化,人變得「無助、無奈、無望」,情緒不好,影響生活,開始失眠、脾氣暴躁,連人生觀也改變了。「他們甚至覺得這樣的世界,為甚麼還要生下一代。」
不能照顧家人感內疚
人生中的生老病死,因為疫情更添傷痛,難以排解,馮醫生說:「有些人送了父母入護理院感染病毒去世,非常內疚,時常自責說,早知就不這樣做。又因為疫情不能參加親友喪禮;不能到護理院照顧父母餵他們吃飯,都令人心裡難受。」至於一些智障或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也不能探望住在院舍的孩子,連視像通話也不行,他指出:「一些智障的孩子在視像通話見到媽媽,但媽媽不親自前來探望的話,他們會焦慮不安,發脾氣甚至傷害自己,做父母的不能探望兒女,也不能和他們用電話聯絡,自然非常擔心。」
精神困擾共同尋出路
看到華人所面對的精神壓力,馮醫生希望適時為他們提供出路:「現時許多關於疫情的網站,都是教人怎樣去洗手,又或報告死亡人數,我們很希望給他們提供精神健康的資訊。」因此,他與其他研究人員組織了《保泰:社區抗疫行動》,建立一個網站(projectprotech.ca)提供全面的健康資訊,更有即時的對談服務。馮醫生的目標是,讓華人社區注意精神健康的問題;而當真的出現問題時,早日去找人幫助,不要讓病情惡化下去。他更希望這個計劃可以團結更多的華人,無論是機構,或是志願者,可以幫助加拿大渡過這個困難時刻。
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