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幕大劇和新創造的盼望—讀《耶穌的環保學》一書有感 (中)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零年八月
《聖經》第一幕大劇是「創造」
宇宙生命和我們這個地球,不是毫無原因地就有的,而是上帝所造的。上帝也透過受造界顯現和向人類啟示:「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聖經•羅馬書》1章20節。創造主是重視關係的主,祂不只是重視與人的關係,也和其他受造物的關係,祂「持續的維護、關愛並更新祂的受造界。」作者指出今天的地球已經被超負荷使用,我們要祈求主幫助,追求「永續性」生活方式,即「以一種為後代和其他物種留下足夠地球資源的生活方式。」罪進入世界後,受造界的美善並未全部消失,受造物還是屬於上帝的。上帝讓我們做世界的「上帝管家」和照顧者,人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作者認為:「根據聖經的教導,受造界存在不是為了人,而是為了神。人類是按著神的形象所造,要去愛護地球;人類也是從塵土所生,是大地的一分子。」
《聖經》第二幕大劇是「墮落」
在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墮落之前,上帝、人、自然的關係是完美和諧的,但其後各種關係破裂,可是人與自然關係的破裂及其嚴重後果,卻常常被人忽略。受到「敗壞的奴役」的大自然變得「腐朽滿佈、苦難處處、機能退化」,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帶來災難。作者覺得這都是因為人的罪帶來的部分咒詛表現,所以人類都要負責任。編者以為,人對於地震等災害自然現象,在有些情況下負有直接或間接的責任,比如,國家施行的核子試驗,對地質原貌進行的大規模的改變,如修建大型水壩等,都有可能誘發地震。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是靈性危機,「除非我們承認這是屬靈危機,否則問題無法解決。」地球被大規模破壞的根本原因是人的自私。比如,可以走路去買東西而駕車;為了廉價的肉食,而使得動物被殘酷虐待;明知二氧化碳對空氣和大氣層嚴重的破壞,但人們浪費能源,對於二氧化碳的排出無所謂。作者指出:「我們需要悔改,因為我們自私又粗心的生活方式得罪了神、受造界,以及我們的人類同胞。」
《聖經》第三幕大劇是「土地」
整個受造物都是屬於上帝《聖經•詩篇》24篇1節。舊約《聖經》表明:人可以買賣土地,「但神的土地擁有權永遠先於人類的土地擁有權。人類永遠只是神的土地的承租人或管理者。」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在上帝所造的物質的大地上。作者指出人需要「接地」、「紮根」、「在地」,否則就會出現「錯位」、「拔根」、「飄零」。在今天的社會中,特別受到都市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缺乏屬於土地和紮根的感覺,而《聖經》卻要求我們要接地紮根。上帝要求我們與自己生活的土地,周邊的自然環境建立親密的關係。作者強調醫治土地的重要《聖經•歷代志下》7章12至14節,而今天土地和與此有關的「土地用途的改變、科學難題、資源枯竭和全球生態危機,在威脅著生命……」筆者認為,基督徒當求主讓自己成為上帝醫治大地的同工,而不是視而不見受造物的歎息和苦楚,或是怨天尤人,或僅僅宣告末日就要到了,而缺乏代禱和行動。《聖經》第四幕大劇是「耶穌」
作者首先寫道:「當耶穌醫治病人,祂不只是一個有超能力的人,而是造物主親自介入,修補受造物出錯的部分。」耶穌不僅是信祂之人的個人救主,《聖經•歌羅西書》1章15至20節更是從宇宙和永恆的角度來看待耶穌基督,基督是宇宙的基督。耶穌醫治病人,斥責風浪,表明耶穌親自介入,修復在祂的創造裡,因人犯罪的後果而帶來的出錯部分,顯明祂有完全掌控自然混亂力量的權柄。耶穌在十字架上犧牲和復活的救贖也涵蓋了自然,「復活的基督保證那些相信祂的人,將會從死裡復活,也讓整個受造界能夠被轉化和更新。」
《聖經》第五幕大劇是「新創造」
作者提醒:「福音不僅關乎靈性,更被稱為神國的好消息。因此,赦罪、醫病、趕鬼、恢復窮人尊嚴、平靜風暴,都是福音的一部分,都是天國降臨的記號。」「新創造已經在復活的基督裡展開」,而耶穌復活帶來的盼望,不僅是賜給人類的,而且是整個受造界。作者解釋了《聖經》一系列有關的經文,上帝在末後的審判是可畏的,宇宙會激烈變化和動盪,但審判和再創造是聯繫起來的,它帶來的不是地球的毀滅,而是在它上面的罪惡被徹底清除,它被徹底地更新。N. T. Wright寫道:「基督徒的盼望不只是『死後上天堂』,而是新的天和新的地重新整合。」編者還說,作者的神學是盼望的神學,而且這盼望是信心之人和大地的盼望,而不是大地毀滅的盼望。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