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真相:為了鐵幕背後的亡靈!評《鍾斯先生》



這部揭露八十多年前烏克蘭大饑荒歷史的影片,將觀眾拖入滅絕性的、淒慘無告的死亡現場,茫茫風雪覆蓋四宇,猶如鐵幕之下,任何聲音都發不出去的死寂世界。人們只可以默默地死掉,如豬如狗,卻不為外界所知;在鐵幕以外的西方世界,他們聽到的全都是關於蘇聯無比祥和,繁榮幸福的介紹,而這些與事實相反的敘述,彷彿全是真的,讓全世界不僅信了,還十分嚮往。因為那是1933年,全球還深陷在1929年經濟大崩潰的泥沼裡,怎麼唯獨人家社會主義蘇聯過得這麼滋潤?是否真有所謂「社會主義優越性」這種東西?
來自英國威爾士的年輕記者鍾琼琼斯,要親自去看看蘇聯哪來這麼多錢?
導演在影片風格的處理上,巧妙地將復古懷舊的寫實方法與誇張變形的荒誕手段相結合,讓此片一方面具有老照片般的歷史感,另一方面又突顯了導演的理念。琼鍾琼斯臨行前,給另一位在蘇聯的記者保羅打電話時,鏡頭的影像就忽然幻化成電波沿著電話線傳播的效果,電話線另一頭,保羅欲言又止。此時,電話交換中心隔著玻璃的另一側,就是監聽人員在控制。在保羅說出重要資訊之前,監聽者伸手拔下了接線插頭......

列車隆隆,將琼鍾琼斯載到蘇聯。導演在這裡使用了一組信息量十分豐富的疊加交錯鏡頭:巨輪帶著恐怖的力量輾壓過來,火車從頭頂上駛過,汽錘撞擊、金屬鏗鏘、機械傳遞,隱約顯出蘇聯的震撼力量,也似乎印證外界關於蘇聯無比強盛的傳說。這些鏡頭像在暗示:當一個邪惡的政權擁有經濟實力的時候,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情。
琼鍾琼斯無懼恐怖,毅然走上保羅喪掉性命也未能進入的採訪禁地-烏克蘭。
蘇聯當局放行琼斯的目的是,借鍾琼琼斯訪問他們安排好的人與地,向西方宣傳蘇聯的成功。他們派了一個貼身跟隨的官員控制琼鍾琼斯的行蹤。
琼鍾琼斯甩掉了他,走進了真實的烏克蘭。他決意要揭開「烏克蘭的糧食就是史達林的金子」的說法。此前,所有關於烏克蘭災荒的傳言,都不能給琼鍾琼斯足夠的心理預備,唯有他親眼看見自己扔進爐灰的桔子皮都被人搶去吃掉之時,他的心被震驚擊中了。
已經沒有任何食物的琼鍾琼斯,被迫體會烏克蘭人掰下樹皮充饑的活法,最後,他在一家僅活著三個孩子的屋子裡,討到一口可吃的。他奇怪地問他們食物從何處而來?孩子們古怪的表情讓他感覺有異,他順著孩子的目光打開後門,看見雪地裡被割過的屍體,琼鍾琼斯忍不住嘔吐起來......

然而,無人信他。蘇聯當即否認,《紐約時報》名記杜蘭迪也否認,那些嚮往蘇聯社會主義的西方知識分子也一併為蘇聯辯護,他們認為蘇聯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們有免費的學校和醫院,局部困難不過是「代價」,蘇聯雖然不完美,這需要時間嘛。他們斥責琼鍾斯的報導未能描繪出真實的現代化蘇聯,以及史達林受萬人愛戴的景況,是不實報導。連勞合•喬治也出於外交考量,指責他搞砸了英蘇關係。越過80多年的時空回看,方知西方知識界的左傾,對社會主義的嚮往,以及「政治正確」,並非今天冒出來的,它的種子早就存在了。
影片穿插了《動物莊園》的描寫,尤其在片頭片尾作呼應,引人對被極權主義、專制體制和新聞輿論管控屏閉的社會,心生警惕。舉目相望,太平洋兩岸這一切不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嗎?歷史並未遠去。
由於沒有留下確切的統計數字,沒有人知道在那場大饑荒中,烏克蘭死了一千多萬人,還是三、四百萬人。他們無助地、無聲地死去,哀哀無告,他們的政府卻在向世界炫耀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如影片中一個最具諷刺性的鏡頭:排隊領救濟的饑民之上,是史達林抱著大捆麥子的巨幅畫像。他很偉大、很光榮、很......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