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歡就行了
Connie在1996年移民溫哥華,當時媽媽很明白她離開的原因,也支持她為了小孩而去移民;今天Connie的獨子回流香港10年,她不無牽掛,但也以同樣的父母心支持兒子,她是這樣想的:「他喜歡就行了。」
70年代,在加拿大的哥哥總是不斷地給家人寫信,省下錢來打長途電話回家。Connie說,媽媽痛心兒子花錢打長途電話,有一年決定自己打電話給兒子,Connie憶起當年事,說:「我們陪媽媽到尖沙咀的大東電報局去打長途電話,3分鐘100港元,接通了媽媽逐一跟哥嫂、孩子問好,還未開始正式談話,時間便用完了。」
後來哥哥申請爸爸、媽媽和當時唸中學的弟弟移民,爸爸媽媽住了兩年後決定回港。所以到Connie要隨丈夫移民時,媽媽早已明白移民是甚麼一回事。「媽媽明白我為了小孩移民,她很清楚是甚麼原因,但還是放心不下,我走了不久,她便過來加拿大探我,其實是掛念我,要來看看我的生活環境。哥哥說其實可以再申請他們來加,但媽媽說不用了,知道我們OK她便安心了。」
Connie每年都會回香港,平均每月大概打兩、三次電話給媽媽,媽媽也常叫人替她撥電找Connie。媽媽在10年前病重時,她趕回香港陪了媽媽十多天,那時的情景她還歷歷在目:「妹妹說她已病得眼睛也睜不開,但我一進屋,她便睜開眼坐起身開心地說:『你回來了!』兩天後她就不能認人了。」
不過說起父母最後的日子,Connie還是不無感慨:「離開父母這麼久,始終感到內疚,一直照顧他們的都不是我,我只能在她病重時才出現,不像我妹妹能陪她去看醫生,在她精神好時帶她去吃好東西。」
兒子一去10年,在香港成家生子,Connie每年都會回港,兒子一有長假也會回來,她坦言掛念兒子,但因為丈夫喜歡溫哥華,家人也就只能分隔兩地。她說幸好現代通訊發達,而媳婦一星期也傳好幾次孫兒的照片給她看,她的心態也和媽媽以前一樣:「我知道他們一切平安便可以了。」
雖然孩子不在身邊,但兒子的關懷仍然讓她窩心,當兒子知道他們需要辦甚麼事時,總會在網上替他們辦妥;又或有甚麼東西要買時,就替他們在網上格價,甚至替他們訂貨送上門。「我們兩老很多事不懂得辦,他就在香港替我們辦好。之前我要做白內障手術,他兩天打了四、五次電話來,我感受到他的關心。」
對於下一代選擇移民離開,Connie勸勉父母不要留難子女:「這是他們的選擇,他們不是做壞事,只是找另一個方向,應該放手讓他們嘗試。」
Connie是前文Ricky的姑姐,Ricky從小見到他們雖然身在加拿大,但仍然和香港的家保持聯繫;Ricky移民後,又經常代替回流的表弟照顧Connie,駕車送他們去看醫生,親情仍然一代一代地維繫下去。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