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刑架前的生死決鬥 評最新電影《最後的決鬥》
電影《最後的決鬥》就在古老油畫般的色調與畫面中,呈現中世紀末期法國的一場決鬥案。84歲的老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再次展現了他的藝術功力與思想洞見,給荒蕪的影壇奉獻了這部堪稱經典的傑作。
故事說來並不複雜,但對故事的敘述卻凝聚了老導演極深的心思。在他抽絲剝繭的層層述說裡,向觀眾漸漸打開的,不止是一樁古老又尋常的案子,更是對歷史與人性的重新解說。
影片的結構頗像黑澤明的名作《羅生門》,在不同人物的講述下,同一事件呈現不同的面貌。但是,與黑澤明不同的是,黑澤明是為了遮蔽,從而表達事實的複雜性,表達真相永難企及;而導演科斯特則恰恰相反,他是為了暴露,為要揭開被掩蓋的東西,讓觀眾看得更清楚、更深入。
決鬥!決鬥!他要用矛槍向上天控訴,表明他受到了屈辱,他要捍衛他的名譽。
這位集風流倜儻、學識精明、善於交結、英俊瀟灑的騎士,一向卓尔爾不群。他懂得拉丁語,通數學計算,頗得皮耶伯爵賞識。伯爵賜他領地,授他軍銜,豈不都是正當合法的?在他毫無錯處。誰叫莽漢卡魯日笨得可以呢!
與敵軍交戰中卡魯日救自己一命的事,在他的看來,也是因為卡魯日莽撞率先衝向敵陣,他為了救護卡魯日不得不帶領全隊一齊進攻,如此來說,他也是卡魯日的救命英雄啊!
強姦卡魯日的妻子瑪格麗特,那只能說是「不得已」而為之,情難禁也。瑪格麗特那麼美麗迷人,她甚至讀書識字,能閱讀拉丁文,她與文盲丈夫卡魯日能有甚麼相通之處?他甚至覺得那天是他先向卡魯日伸出和解的手,說「國王的臣子之間不該有嫌隙」。瑪格麗特上來吻了自己,她看自己的眼神是那麼含情脈脈,就像許多女人都向他投送秋波一樣。進入她家那天,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在他看來都充滿引誘;她跑進臥室的動作,遺落的鞋子,她的抗拒,無一不勾起自己欲火如焚。事後,自己還體貼地告訴瑪格麗特不要聲張,「你丈夫會殺了你」,並保證自己守口如瓶。之後,他為這淫亂罪向神父懺悔,並得到了寬恕。像自己這樣一個受許多女人垂青的男人,與瑪格麗特春風一度,最多算是人生一點瑕疵吧。
雖然卡魯日的產業主要來自於她的妝奩,但在卡魯日看來,是他養活著她,他是主人,妻子只是相當於他的財產;儘管如此,她既然嫁給了卡魯日,就堅持忠誠於這無關她個人意志的婚姻。
在賈克勒格騙開家門後,她在空空的城堡裡呼救無人,慘遭凌辱。卡魯日歸來,她向他哭訴,卡魯日暴怒之際一把抓起她問道:「你說的是真話嗎?」「你有沒有勾引他?」這位忿恨不已的丈夫終於弄懂了一切後,氣怒不解「賈克勒格怎麼能對我做這事?」他憤憤站在床前,看也不看身後的瑪格麗特,就立刻一面解皮帶,一面呼叫:「過來!」
法庭進入膠著狀況,一方堅訴遭到了侵害羞辱,一方堅稱絕無此事。在沒有任何驗證手段的中世紀,最終交付決鬥,誰獲勝就意味著誰是正義的一方。意想不到的是,這決鬥被確定之後,黑衣法官轉過來向瑪格麗特宣佈:「如果你丈夫輸了,就證明你是在作偽證。你的脖子要套上鐵圈,綁在木樁上,當場活活燒死。」他平靜地、面無表情地繼續宣告:「通常情況下,燒20至30分鐘才會死。」瑪格麗特從不知曉當她控訴被強姦後,還會導致她面對如此恐怖的後果。
然而,她丈夫是知道的。
影片這時回到開幕時的場景—決鬥雙方預備就序,手持長矛蓄勢待發,只待國王的一聲號令。
只是影片至此觀眾才意識到,原來,決鬥不僅關乎兩個男人彼此的生死,還有另外一位女性的生死,也被定在他們的結局裡。她被綁在搭起的木架上,與眾看客一起目睹這場被稱之為中世紀「最後的決鬥」。
他們騎在馬上走出來,像競技得勝的奧運冠軍一樣接受眾人的歡呼,卡魯日走在前面,頭也不回,這是他的勝利;騎馬隨在後面披著黑色長袍的瑪格麗特,彷彿是他的影子。
影片在尾聲部分介紹,幾年後,卡魯日死於十字軍東征,瑪格麗特帶著唯一的兒子住在莊園,終身沒有再嫁。
這部顯然深受女性主義思想影響的影片,從多方面反映了女性在歷史上的無權無聲的弱勢地位。她是男人視野中的盲點,娶的不是她(交換談判的結果);強姦的不是她(作丈夫的受了傷害);決鬥也不為她(維護男人的尊嚴),政治、財產、名望、子嗣……都是男人權力的遊戲。從對強姦的表達可以看出何等不同,卡魯日的版本裡妻子說「我被強姦了」,而原話是「他強姦了我」。影片也反映了女性之間的底層互害,法庭上,女友稱瑪格麗特讚揚過賈克勒格英俊,極大地影響了審判。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