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獅子山下」
黃霑的歌詞堪稱絕品,活用廣東話時,亦顯露其深厚的詩詞音韻功力。獅子山位處九龍半島,與香港島的太平山遙遙相對,間隔其中的就是維多利亞港。若太平山是代表著帝國殖民及社會上層,獅子山代表的就是本土及社會基層。住太平山的非富則貴,住獅子山下的,不是無合法水電的僭建鐵皮木屋,就是擠迫不堪的政府屋邨。我自己就是在獅子山下的大磡村出生,然後搬進慈雲山新邨,一家八口住在只有百多平方呎的單位。「海角天邊」指出香港就在中國南端,來自獅子山以北各省市的人在此「相遇」,為了能「踏平崎嶇」,最要緊的是「拋棄區分」、「放開心中矛盾」,這樣才能「共濟共對」,用「艱辛努力」去追尋理想,建立及維持「歡笑多於唏噓」的生活。
想起耶穌說的一個比喻。有人問眾多律法中哪條最重要,耶穌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當被追問「誰是我的鄰舍呢」時,他就說了著名的「好撒瑪利亞人比喻」:有人路遇強盜,被打得半死,衣服被剥,無助地卧在路邊。代表傳統宗教群體的祭司和利未人先後經過,但都視若無睹,未有加以援手;反而是一個被人輕視的撒瑪利亞人,不單為這人療理傷口,更讓他騎自己的牲口,到客店休息。翌日,撒瑪利亞人離店前交付店錢,更囑咐店主繼續照應那人,任何支出都會負責。難怪時至今日,我們仍以「好撒瑪利亞人」一詞,來形容那些對陌生者加以援手的人。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章8節)只有明白自己是罪人,接受神愛的人,才能真誠接納身邊的人,放下自己的益處,為他人著想,為他人犧牲。「獅子山精神」的互助共濟,理應是走出獅子山的;這不是能靠制度或群體努力而達成,乃是要藉那改變人心的基督救恩才成。親愛的朋友,不論你是否來自獅子山下,都願你能接受基督的救恩。請用本報決志表與我們聯絡。
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