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路——撒下「耶穌種子」使人受益受惠
吳克定牧師三十多年來去過不少地方宣教,他記得在老撾(寮國)見過一種名為印加果(Sacha Inchi)的植物,原生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地區熱帶雨林,宣教士在老撾宣教時,教導農民種植出口,這種近年來人氣十足的健康食品,為當地社區帶來收益,解決貧困問題,由此被村民稱之為「耶穌種子 」(Jesus Seed)。吳牧師形容這是一個很好的宣教見證,「別人因你而受益受惠,反過來將榮耀歸給耶穌。」
蒙古的囚犯前來接受短宣隊的醫治
吳牧師曾參加不同的醫療宣教組織,包括由戴紹曾牧師創立的國際醫療服務機構(MSI),MSI現已改名為國際專業服務機構,工作範疇也從醫療衛生服務擴展到社區發展、教育、畜牧、企業管理培訓等多方面,其中令吳牧師印象深刻的宣教項目,包括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區將豬牛羊糞便轉化成沼氣的Biogas項目和養羊計劃等。他強調:「這就是全人關懷,宣教不只是去講耶穌,在他們連飯也沒得吃的時候,講甚麼都沒有用。」
短宣隊中的牙醫在蒙古醫院中義診
這次醫療短宣隊中有腎科、小兒科的專科醫生,在教會舉行義診時,當地監獄還安排了囚犯來看病。「我們這樣做才能得到認同,讓教會增值,也得到社會的尊重。」醫療隊還認識了當地醫院的心臟科醫生,讓他由此認識教會,而短宣隊的每個成員都有一條「五色珠」,隨時向人講解福音救恩。
「最近緬甸又成立了一所孤兒院,名為鹽光中心(Salt and Light Centre),由一位弟兄捐了超過十萬加元建立,是專門照顧少數民族德昂族的兒童中心。這種社區服務可以結合福音元素,讓孩子自小就能感受到耶穌的愛,一路成長成為好的基督徒。」
蒙古教會為戒酒服務開設的餅店
「現在宣教不一定要遠渡重洋,用傳統的方法去讓宣教士學語言,再將他們差派出去,多倫多是國際大都會,有著150個不同族裔,也有不少緬甸人、蒙古人、烏干達人在這裡,我們一樣可以為他們做些事情,100年前宣教的口號是
“From the west to the rest”,現在已經是“From anywhere to everywhere”。」就像吳牧師太太做食物銀行義工的社區中心 105 Gibson Centre,當中就曾經幫助過從叙利亞、蘇丹和哥倫比亞來的難民,其中哥倫比亞的難民在取得居留權後,明年一月便會跟隨吳牧師到巴拿馬短宣,向那裡講西班牙文的華人下一代傳福音。
宣教士在老撾教導村民種植的印加果
(Sacha Inchi),被當地村民稱為
“Jesus Seed”
多年來,吳牧師見過不少基督徒放下自己在加拿大的專業,投身宣教,一去經年,有營養學家前往地震後的海地幫忙改善當地人的營養;也有律師到曼谷為聯合國工作,為難民尋求政治庇護身份。「他們都不是宣教士,但都因為信仰而去做這件事,實行耶穌基督的大使命。我們有很多優秀的CBC(土生加拿大華人),他們願意到世界各地去服務人群,傳揚福音,我們應該鼓勵他們,但許多時反而是基督徒的父母攔阻他們,不捨得讓子女轉行,但其實各行各業都可以事奉神,世界何其廣大,出去才會見到上帝的神蹟。」
為孤兒而設的鹽光中心
(Salt and Light Centre)
在緬甸北部臘戌落成開幕
陳筱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