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文化的省思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四月
特意穿上華服賀新年
異鄉節慶氣氛
「你們估計兩個女兒長大後,還懂得中文嗎?」「你們可會教導迅迅中文?」離開香港前,長輩或朋友們都關心我們對小朋友「學中文」的想法,其實也是我和丈夫重視的範疇;然而,我們關心的不只是語文的學習,更是文化的承傳。我們深願孩子成長後,不但能使用粵語溝通,還能以中文書寫,更期望他們能承傳華人的文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中,農曆新年(春節)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一家人最期待的節日,因為可以與親朋戚友相聚,互相祝賀,又可以品嘗很多美味糕點,小朋友亦可以有大約兩星期的春節假期,而整個社會都瀰漫著節日氣氛;然而,在溫哥華過春節不同的是,大部分親友不在身邊,小朋友不會有春節假期,社會慶祝節日的氣氛也不濃厚,所以要跟往日一般慶祝春節確實不易,自製糕點,佈置客廳,相約好友,實在需要更加「落力」去營造節慶氣氛。可幸的是,教會成為了我們一家在溫哥華過春節的屬靈之家,在當中我們仍然可以與基督徒親友相聚,互相祝賀,又可以品嘗弟兄姊妹親手烹調美味的應節食品,好讓我們的思鄉鄕情懷得以舒緩,感受特別深刻。
跟小孩子一起包雲吞
另類語文教育
家中兩名12及13歲的姊姊,到溫哥華生活前分別就讀小學五、六年級,有基本的中文能力,能自行閱讀中文課外書籍,而5歲的小兒子,則未曾學習中文,他們三人的中國語文程度各有不同;所以為了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除了在家會堅持用粵語交談外,我們還特意帶了很多中文課外書來,盼能透過多閱讀去協助他們。另一方面,祖母每天都會給我們發送《聖經》金句,於是我們便提議大女兒逐日把金句抄下來,一方面可以認識《聖經》,另一方面可以練習抄寫中文。此外,也會抄寫教會的「每月金句」,貼在當眼處,以營造中文語言環境,至少對中文不至於陌生,行有餘力時,我們還會欣賞電影院不時上映的廣東話電影,或透過網路平台觀賞演唱會,為的就是要培養他們對香港流行文化有敏銳的觸覺,同時希望讓女兒保持現有的中文水平。自製菠蘿包
製作糕點賀新春
家鄉飲食習慣
這裡的披薩、漢堡包、意粉、沙律都很美味,也有不少其他國家的美食;然而,華人的佳餚也是我們寶貴回憶的一部分。我們每月會安排一次在星期日崇拜結束後,與弟兄姊妹一起到酒樓吃點心,回味一下蝦餃、燒賣、馬拉糕、乾炒牛河的味道,現在到酒樓吃飯的次數比在香港時還要多呢!有空時也會在家中包雲吞、炒年糕,晚餐多煮些中式菜餚,也會教導女兒烹飪中菜的方法和技巧,甚至會跟她們一起弄雞蛋仔、紅豆沙、糖不甩,盡力保留家鄉的風味,盼望透過飲食方式,慢慢地將華人文化承傳給下一代。人在異鄉不但容易掛念家鄉的一切,如何承傳也是一門學問和藝術,也會面對不同的挑戰,不過不難發現教會生活也在承傳文化上佔了一席之地。至於孩子們能領受多少,作為父母只能説說盡力而為了。自製豬肉乾
中秋節美食
陳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