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加元會否下 跌?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六月
比美國先行減息 加元下跌
最近市場發生了兩件事:第一、市場普遍預期加拿大央行會比美國先行減息,倘若真的發生,很多人會認為這代表加元一定會下跌;那麼手持港元或美元人士,是否要等央行減息後,加幣大跌時,才兌換加元呢?第二、最近主流媒體認為加元會在未來十年,因社會競爭力下跌,而逐步下跌至50仙美元,代表1元加元只可兌換0.5美元,這水平在過去30年從未發生過。到底這說法是嘩眾取寵,還是有實際理據?首先要知道一個國家貨幣的匯率,會在甚麼情況下出現升或跌?過去其實有很多關於匯率的研究報告,當中包括各國央行、大學教授,還有大型投資銀行的研究部門,他們都嘗試用不同的數學模型去解釋匯率走勢,究竟哪些宏觀因素能推動利率起跌,當中花了很大努力,亦曾經出現過不少預測模型(Forcasting Model) 跟實際情況非常吻合,可惜過了一段時間,現實又會出現另一種和模型完全背道而馳的情況。綜合結論是:其實是沒有一條不變的定律或數學模型,可以精準解釋匯率的升跌。
導致加元的升跌 因素有三
從過去加拿大中央銀行(Bank of Canada) 的研究,加元對美元的強弱綜合為以下三個主要因素:第一、「息差」(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 —當加拿大的利率比美國低很多的時候,自然就有資金從加拿大流出,用以購買美元的資產;這資金流代表大家會出售加元,而購買美元,於是加元就偏弱。由於出現「息差」,有人就會認為,假如加拿大央行比美國早減息的話,就會導致加元大跌。
第二、油價和商品價格(Oil & Commodity Prices)—從2000年開始,加元的高低跟油價的起跌有很明顯的關係,當油價由20多元上升至100多元的時候,加元兌美元的匯率就不斷向上調;當油價下跌的時候,加元的匯率就下降。這條看似簡單的「金科玉律」,並不是永恆不變的,特別是過去兩年,油價與加元的走向都有點背道而馳,但整體來說,油價和其他商品價格(Commodity Prices)的高低 ,都會影響加元兌換美元匯率的高低。
第三、全球整體對美元的需求—在全球避險的環境下,例如戰爭、金融價格,為了要避險,無論息差的情況怎樣,人人都會購買美元、黃金,導致美元出現強勢。
加國央行若減息 影響輕微
金融市場一個最基本的定律,資產價格的高低並不是依據當下或過去發生的事,發生的事與市場預期的落差才是最重要的。市場永遠是向前望(forward looking),所以資產價格,無論是股市﹑債市或匯市,基本上反映了市場對未來的期望。所以,要考慮的是,究竟市場預期將要發生的是甚麼,然後再對比現實發生的事,兩者之間有多少落差,如果是一樣的話,就表示加元並不會因今天發生的事,推動匯率上落。最近有人問加拿大行長 Tiff Macklem,會否擔心加拿大比美國先行減息,會否令加元大幅下跌,而導致輸入通脹?他的答案是,其實現今的匯率已經反映出來,尤其是當他在4月議息聲明之後的記者招待會,明確表示6月有可能減息,市場已有這預期,所以推動加元匯率,並不是根據今天的息差,而是根據市場對未來息差的期望。因此,假如加拿大央行真的在6、7月減息的話,相信對市場的影響會很輕微,反而是當央行第一次減息後,對餘下一年利息走勢的看法,才是重點,因為市場的期望會因央行對未來的研判而轉變。
袁國雄(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