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國家在當今世局的角色
筆者希望在這裡透過歐盟(法國是它的領導國)和美國在今年過去半年的外交政策,顯出他們看民主國家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的原因。
美國參議院於今年4月23日終於通過了一項對烏克蘭、以色列與台灣的援助法案,共和黨與民主黨達成普遍共識,通過了一項價值950億美元的包裹法案;此包裹法案包含4個提案,包括對烏克蘭援助610億美元、援助以色列逾260億美元,還有提供以台灣為焦點的印太地區超過80億美元的援助。這法案的通過反映出美國的領袖普遍都認同,他們的國家擔當世界警察的角色,保護弱小國家的安全以及利益。
歐盟雖然於今年2月1日通過對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和物質的資助,但對以色列和台灣則沒有高姿態去提出龐大的援助,關於台灣的主要原因是外貿和經濟利益,而關於以色列的主要原因是歐盟國家需要考慮到,自己國家中大量信仰伊斯蘭的公民(穆斯林)的不滿,雖然歐盟領袖很清楚看到:出於保護普世民主國家的立場,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都應該得到歐盟的援助。
在評論到烏克蘭所處的戰爭時,德國聯邦議會議員威爾施(Klaus-Peter Willsch,屬德國基督徒民主聯盟黨員)說:「烏克蘭的戰事爆發後,我很憂心,我們必須做好戰爭的準備,才能擁有和平。戰爭準備的要件除了武器,另一個要件是心態和意志。烏克蘭人在戰爭中守護家園,對抗敵人的意志,讓我非常佩服,我非常期待這樣願意為了自己的國家獨立、為自由抗戰的意志,能再度回到德國社會的主流。」他上述的意見足以顯出德國的一些領袖認為:民主國家的領袖也需要明白,和平是需要自己有足夠的意志和軍事力量作後盾,否則,外交談判就好像帶著空槍上戰場一樣 !
在6月底,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在高峰會後宣稱:「我們看到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加深,影響了盟國和北約夥伴國家的安全。」我們必須持續與夥伴站在一起,來維持這個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一個立基於規範與價值,而非野蠻武力的全球體制。」他這樣的言詞充分代表了不少歐洲領袖對現今世局的看法。
她透露他們的國會議員甚至去了韓國,在軍事援助上也得到該國的幫助:「烏克蘭人已經累了,不可能一直都處於戰爭的壓力之下。這是我們目前最優先要做的事—尋求盟友的腳步必須走得比過去更遠,建立一道國家陣線,共同支持烏克蘭所代表著的價值。」
80年前之法國諾曼底戰役,代表著自由民主國家戰勝極權的橫行霸道,它的勝利需要有如英國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抵抗極權的堅強意志。
當今,居住在民主國家的公民也需要有同樣的決心,抵抗和打擊在國外和本國內部一些不公義事情的發生,因為最終是關乎民主制度的生存。
盧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