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師,兄弟被重用,卻淡薄於名利─讀詩文感懷二蘇不朽兄弟情(五)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四年七月
二蘇理解變法的合理
1084年春夏之交,蘇軾在赴汝州途中,先去江西探視了弟弟一家,隨後到湖口送長子蘇邁到德興上任,而後全家又暫停金陵;在此處,他探訪了退職的宰相王安石,兩人相談甚融洽。兄弟早年激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理解了變法的一些合理之處,思想大為轉變;王安石乃君子,雖與二蘇政見不同,但從未打擊迫害過他們。7月,蘇軾的侍妾朝雲所生的僅一歲兒子蘇遁夭折,他們極為悲痛。蘇軾上表請求改派常州,全家乘船北上過泗州,途中除夕之夜,蘇轍的親家送了酒和點心到蘇軾的船上。1085年初,繼續北上到南都,在那裡接到朝廷允許他到常州的詔令。這時,神宗皇帝積勞成疾,壯志未酬而亡,10歲哲宗皇帝繼位,神宗母親高太后垂簾聽政,她起用反變法派的司馬光進京執掌朝政,北宋政壇又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兄弟無嫉妒只欣賞
6月,蘇軾被起用任職登州(山東蓬萊),家人們欣喜若狂。10月,他到登州赴任,正欲大幹一場,卻又收到詔令調京城,任禮部郎中,不久又被委任更重要的官職起居舍人。1086年初,蘇軾又獲提拔至三品官,而且成為皇帝的御前講席和老師,而蘇轍也於1085年被調回京城,隨後幾年中職位不斷升遷,1092年升為副宰相,職位超過了哥哥。二蘇兄弟當時伺立邇英閣,和朝廷重臣們一起在皇帝旁,又像當年兩人同時取進士一樣,傳為美談。老話說,人可以共患難,而難共富貴;然二人彼此間全無嫉妒,全是欣賞,也彼此提醒,要謙虛和恬淡。蘇軾和弟詩曰:「江湖流落豈關天,禁省相望亦偶然。」不要認為兩人現今的顯赫是理所當然的。兩人在京,身邊是達官富人的名利場,但他們的生活卻是恬淡簡樸,業餘時間,閘人弟子和書畫大家交流甚密,蘇軾以「為時」、「為天下」之精神栽培弟子。兩人從地方到中央,無論在甚麼職位都勤勉效力,但因歷經過風雨,心境更為平靜釋然。這段時間,他們兩家住得很近,交往密切,各自的妻子都很賢慧,孩子也成長起來,德性、才華和工作都令父母欣慰,這都舒緩了兩人疲憊的身心。
憶起當年生活點滴
兩人下朝後,弟弟總喜歡先到兄長家裡坐坐,蘇軾喜樂地作詩描述自己等待弟弟的心情:「傾杯不能飲,待得卯君來。」卯君是蘇轍的小名,兩人也特別享受看子侄們臨帖習字,也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蘇軾在聽兒子朗讀,調教孩子時,回憶起當年他與弟弟輪流在父親面前朗讀的畫面,多有感慨,唱和弟弟作詩曰:「白髮門人幾人在,卻將新句調兒童。」又回憶自己和弟弟當年在懷遠驛準備制科考試時,每天所食僅「三白」(鹽、生蘿蔔、白米飯)而已。強烈的物欲、享受欲、消費欲,並不能提升人的德性,而且往往對家人的愛,兄弟姊妹的情,帶來負面影響。《聖經•箴言》15章17節說得好:「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司馬光品格高尚,雖然蘇軾現在對變法已有某種認同,但他從未為難於蘇軾,但他去世後,一些權貴人物擔心名氣太大的蘇軾影響他們的權力而排擠他,加之蘇軾言語不慎而得罪了儒學大師程碩,受到他弟子們的攻擊,蘇軾一再請求外派離京。
蘇堤春曉三潭映月
1089年7月,蘇軾再次到杭州任職,這已經是他四任州官了;8月,蘇轍奉命出使遼國,蘇軾寄詩給弟弟:感受弟弟的辛苦,目的在於宣揚祖國的文明,弟弟你在外一定會想念兄長吧,如果遼國人問起你的背景,千萬不要自誇啊,因為國家人才濟濟,何止你我兩人呢。其實當時二蘇的文才早已傳遍鄰國了,所以蘇轍回詩曰:「逢見胡人問大蘇。」蘇軾造福地方,關心民生,他主持全面治理西湖,因水利工程而築的「蘇堤」和「湖中石塔」,成為「蘇堤春曉」和「三潭映月」名景。1091年3月,蘇軾又被召入京,但他把家眷留在杭州,在京城時住在蘇轍家。蘇軾被重用,但政敵們卻不斷攻擊他,他請求離京外派,8月以龍圖閣學士就任潁州(安徽阜陽)。離開前,夜不能寐,在庭中徘徊,想到蘇轍房間去談談自己歸鄉的想法,但弟弟已熟睡了,他回到書房寫下《感舊詩》,回憶自己與弟弟的感情,感嘆兩人「不相見者十常七八。」蘇轍和詩,也表達了和兄一起歸隱之意。1092年,蘇軾又被召回京城,任禮部尚書,這是他一生擔任的最高官職。
感嘆何時可以再見
1092年8月,與蘇軾同甘共苦25年的夫人王閏之去世,她賢慧樸實,完全是家庭中愛的黏合劑,他悲傷不已。家有賢妻賢夫,對兄弟姊妹感情加深是何等寶貴!9月,他又被派往定州(河北定縣)主管軍事,弟弟在東府官邸給哥哥餞行。已是深秋時刻,雨打梧桐,蘇軾突然預感弟弟可能也在此處住不久了,於是提筆寫下《東府雨中別子由》,感嘆他們何時可以再相見,再相見時身體是否健康。蘇軾主定州,查辦貪污將領,積極整備邊防武備,但一場大危機又即將臨到蘇氏兄弟。
權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