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現況的迷思
美國經濟現況究竟是好還是壞?這個問題有點吊詭,答案視乎你問的對象是誰。
假如對象是經濟專家,他們會告訴你,美國經濟表現相當不俗。股票市場不斷創歷史新高;就業市場穩健,失業率近月雖然輕微回升,但仍然處於一個非常低的水平;整體經濟增長可説是出奇地好;聯儲局不斷加息,當初擔心會惹來經濟衰退,卻沒有出現,不單如此,美國過去一年的經濟增長,比其他G7國家優勝。至於最棘手的通脹問題,亦從高峰慢慢回落,最近公佈6月通脹是3%,距離2%的終極目標相差不遠,而市場亦預期聯儲局今年會開始減息。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很難用「差」去形容今天的美國經濟狀況。
假如被訪對象是美國一般普羅大眾,他們所持的意見卻是相反的。由於是大選年,各大傳媒都不停做民調了解選民意向,其中一條常見的問題,就是對美國經濟的看法;不同民調的結果都顯示,大部分受訪者都對美國經濟持負面意見,就以CBS在7月初的民調為例,63%已登記選民認為美國經濟差,只有35%認為是好的。
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誰對誰錯?數字不會騙人,可惜卻跟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覺到的,並不相符。最主要原因是,物價在疫情之後大幅上漲,特別是食物和必需品的價格,因而令不少家庭生活質素下降。
政府說明説通脹已經受控,為何物價仍然高踞不下?許多人都把通脹和價格的概念混淆了,通脹是指價格上升的速度,所以通脹受控,正確的解讀是價格仍然繼續向上升,只不過上升的速度較緩慢罷了。
從經濟理論來說説,央行政策可分為兩大類型:第一類是 inflation targeting,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的央行都採用此政策,並且選擇2%為目標,意思是價格可以緩慢上升,只要不超過每年2%就可以。另外一個必須注意的特點,inflation targeting 永遠是向前看,假如過去一段時間出現通脹失控,價格上升速度是10%的話,央行亦只會著眼於未來的通脹能回落至2%,並不會處理曾經出現過的10%通脹。無論過去發生甚麼事,未來通脹的目標都是2%。
其實央行政策可以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 price level targeting,相比 inflation targeting 最大不同之處,就是過去的通脹幅度會直接影響未來的通脹目標;就以上述的例子,過去一年的通脹是10%,未來一年通脹目標將會是-6%,代表價格要下跌6%,而達至兩年的平均通脹率為2%。簡單來説說,就是利用通縮去彌補過去的高通脹,這正是各大央行最終決定用 inflation targeting 為政策導向的原因,要達到通縮,必然會出現嚴重經濟衰退,可惜這不是市民希望見到的結果。
袁國雄(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