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照顧、陪伴 我對妹妹的終生承諾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二五年六月
關愛、照顧、陪伴 我對妹妹的終生承諾
關愛、照顧、陪伴 我對妹妹的終生承諾
這些年來,我獨自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妹妹,內心卻未曾有過怨懟;深知這是神的旨意,讓我成為她的守護者,亦是神交託給我的使命。希望能與她同行,直至最後一刻,這是我對她的承諾。
對課堂所學的 一無所知
我在香港出生、成長,這片土地見證了我的童年與歲月流轉。我有三個妹妹和四個弟弟,作為家中長女,自幼便肩負起照顧弟妹的責任,而父親則辛勤工作,支撐這個家。由於我資質平平,加上家境清寒,所以小學畢業時,我選擇輟學,將求學的機會讓給弟妹。年紀尚小、未達合法工作年齡的我,只能借用一名16歲同學的身份證踏入社會,開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每天送弟妹上學時,我發現最年幼的妹妹與其他孩子不同。然而,由於她外貌無異於常人(不像典型的唐氏症患者),加上當時醫學資訊尚不發達,所以我們未曾為她進行任何檢測。母親甚至以為她只是特別乖巧,因為她自小性格溫順,不哭不鬧,總是靜靜地待在家中。直至她開始上學,我們才驚覺她放學回家後,對課堂所學一無所知,甚至無法獨立生活,需要他人照顧。最終,她在二年級時便無奈輟學。
如今,妹妹已經69歲,仍無法分辨錢幣的面額,也不會使用電話,因此從未獨自外出。自父親離世後,社會福利署曾建議讓她進入庇護工場工作,但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加上她不善與陌生人相處,最終不得不放棄這個機會。後來,她開始領取社會福利署的傷殘津貼,在65歲後便改為長者高齡津貼,每月約4,200元。隨著兄弟姊妹各自成家,照顧她的責任一直由母親承擔,直至母親因病無法再親自照料。我見狀,決意搬回母親家中,陪伴她度過人生最後的歲月。四年前,母親離世,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便是這位最需要人照顧的女兒。感謝神,讓我承擔起這份責任,至今已有三年多。如今,孫兒已長大,不再需要我照顧,使我能全心全意陪伴妹妹;令人欣慰的是,她身體健康,從未長期服藥,甚至在疫情期間亦安然無恙。回首過去,若不是因為妹妹,我如今也不知身在何處。我也滿懷感恩,感謝在香港的兩位弟弟願意分擔家計,加上政府津貼,使我和妹妹的生活得以維持。
照顧妹妹的日常事務並不算繁重,主要是為她洗澡和洗頭,其餘生活起居,她基本能自理。妹妹言語雖不多,卻懂得用行動來表達愛意,例如見我講電話時間太久,她就會為我送上一杯水,解我口渴;每當家訪護士來訪,她也會主動奉茶,贏得「聰明伶俐」的讚譽。妹妹熱愛繪畫,雖從未正式學習,但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她最熱衷的三件事是上教會、飲茶、觀看粵劇。她尤其喜歡邊看戲,邊臨摹,最愛畫粵劇花旦,作品維妙維肖,甚至能畫出十多個一模一樣的花旦。
這些年來,我獨自照顧妹妹,內心卻未曾有過怨懟,深知這是神的旨意,讓我成為她的守護者,由我來照顧她是最適合的安排,亦是神交託給我的使命。我從未想過將這份責任交予他人,即便社會福利署已安排她入住安老院,我仍不忍與她分開;若她必須前往,我也希望能與她同行,直至最後一刻,這是我對她的承諾。
信仰帶來的力量
我的婚姻路途並不順遂,或許是當時年少輕率,糊里糊塗便步入婚姻,最終無法維持夫婦關係;然而,人可以離棄我,神卻以永遠的愛愛我,對我始終不離不棄。回顧我的信仰歷程,內心只有滿滿的感恩。我10歲時,曾有摩門教徒上門傳教(當時並不清楚摩門教與基督教的區別),我非常抗拒,每次他們來訪,我便躲到床底下,不願與之交談。直到兒子讀中學時,我陪嫲嫲參加團契;老人家的想法很單純,聽說信耶穌後,去世時可有地方安葬,不必擔心費用,便決定要認識這位神,後來更加入恩召堂教會。儘管當時對基督信仰所知甚少,但因著牧師和師母的關懷,我們逐漸有所改變,開始認真追求基督真理。終於在1999年,我與母親、妹妹一同受洗。從那時起,我不再懼怕困難,因為深知祂必扶持我,引領我前行。母親信主後,每日讀《聖經》,雖然她目不識丁,卻能將整本《聖經》讀上三、四遍,令人敬佩;此外,她還會收藏教會的程序表,閒時翻閱,並為弟兄姊妹代禱。我親眼見證她的信仰純真堅定,神也因此大大賜福給她。
關愛他人
回顧這一生,雖然婚姻之路坎坷,但我仍心存感恩。神賜予我數不盡的恩典,每天都有弟兄姊妹與我一起禱告,為家人代求,讓我在禱告中感受到神的信實與陪伴,並且賜我能力和愛心去服侍祂。除了照顧妹妹,我亦關懷教會的長者,經常探訪他們。我相信:「若神要我去關心人,祂必賜我足夠的力量。」曾有一次,一名陌生女子請求我探望她的父親,並向他傳福音。這位長者是回教徒,住在香港仔,我對該區較陌生,不知該在哪個站下車,但憑著信心,肩負著福音使命,我勇敢前去。禱告後,司機竟主動告知我即將到站,使我順利抵達。更奇妙的是,當這位長者見到我時,態度如見故人般親切。最終,他願意決志信主——一切出乎意料的順利,皆是神奇妙的作為!無論是陪伴妹妹,還是關懷他人,我都滿懷喜樂,因我深知,這一切,都是神美好的旨意與祝福。
余銀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