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軍導演賈樟柯的《無用》
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中的領軍人物,賈樟柯一向令我特別關注。近年來他拍攝了不少紀實風格的電影,以期通過電影再現與敘述的功能,將迅速改變中的社會風貌、人的生存狀況、人的心態轉變等,細心地保存下來,從而成為一片夾在歷史書卷中的葉子。《無用》即表達了賈樟柯的這一願望。
女設計師的造作與矯情
這個奇怪的電影名,來自影片中一位女服裝設計師所創立的品牌名稱。這位典型的後現代女設計師為要在名牌林立的國際服裝界打出自己的旗號,提出了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她設計的服裝,看上去簡直不是給人穿的,只能用來展覽,那肥大厚重、手工紡織、做舊處理後的衣服,如同從墳墓裡挖出來的出土文物。
影片中我們看到,女設計師一面煞有介事地講述自己的文化觀念,在與原生態毫無相干的創作室裡強調她的原生態意義;一面過著藝術家式的養狗、住花園公寓、與原生態相距萬里的小資生活。為追求原生態,她要在設計的服裝上灑上必須合乎她精緻標準的泥土,而不是「原生態的泥土」;她用纖纖細手,替模特兒將披在肩上的亂麻細細地縫好,好顯出非常「藝術感」的亂來;她對燈光、場地都作了嚴格的要求,好讓她的原生態作品在巴黎的展覽上一鳴驚人......在賈樟柯不動聲色的記錄中,這位藝術家的造作與矯情一覽無餘。
原生態名牌「無用」無用
隨著女設計師到鄉下「體驗生活」的汽車,影片場景轉換到了賈樟柯的家鄉--山西汾陽。汾陽,多年來一直是賈樟柯表現當代社會的代表性小城,通過汾陽社會生活的悄然變化,他記錄了改革開放後急劇變化的社會與人生。當女設計師的汽車絕塵而去之後,鏡頭留在另一個服裝設計師身上,不,準確地說,他只是個裁縫,且是個「前裁縫」,現在因為做裁縫這行沒法維持生活,已改行下煤窯當礦工了。
他也曾有一個開服裝廠的夢想,但卻沒有資金,只好放棄了。他買了一塊布,到小城的裁剪小店做一件衣服,因自己不再做了。他家門外,院子裡的繩子上晾著已經看不出原來顏色的舊衣服。每一件都肥大厚重,很像女設計師要求的那種代表「原生態」理念的服裝,只是,這些真正的原生態服裝,永遠不可能進入巴黎的服裝展示台,贏得獎牌和掌聲。
影片特別幽默的地方,是這位做了礦工的前裁縫出井後的一段洗澡鏡頭:毫無隱私、髒兮兮的公共浴室中,一群礦工正在洗澡,渾身煤黑,仿佛剛剛從地下挖出來似的。他們或蹲或立,完完全全赤裸著,他們就是最生動的「原生態」--但他們,根本沒穿衣服。女設計師的原生態名牌「無用」,何其無用啊!
社會底層仍為生存奮鬥
在幾個不同的裁剪小店,可以看到他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就像影片開頭部分,表現深圳服裝廠打工仔、打工妹的生活一樣。賈樟柯的「御用攝影師」王大為用長焦鏡頭特有的空間壓縮效果,將陰暗的車間裡縫紉機林立的壓抑氣氛,直接推到觀眾眼前,令人體會那種生活的艱辛。
接近影片結束時,是汾陽服裝小店的年輕店主在踩縫紉機趕活計,影片在「噠噠」的縫紉機聲中結束,隱約象徵著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仍然頑強地為生存而奮鬥著。
女設計師期望她的「無用」牌時裝,能讓尚無國際名牌的中國服裝在世界贏得一席之地,賈樟柯則用中國當下的現實生活告訴人,這「無用」對中國而言,真的是無用。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