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 「佔領華爾街」
隨著冬天逐漸來臨,佔領華爾街和其他各大城市的佔領者,都要面對去留的問題。加上許多市政府憂慮他們在各市中心公園紮營所引起的衛生、治安及安全等問題,有些已展開了清場行動,驅逐佔領者離開,及清拆帳幕;而起源地華爾街的佔領者,亦於11月中遭紐約市長彭博驅逐,令這個剛經過了兩個月的運動,面臨瓦解的考驗。
轉移佔領大學校園
被驅逐離開紐約市中心公園的佔領者,部分轉到包圍市長的住所、紐約證交所,發起大型抗爭,而且與警方發生衝突。另外,美國有些大學校園的學生開始搭建帳幕,響應「佔領運動」,並靜坐抗議,聲援活動。在加州大學戴衛斯分校,更有校警近距離向和平靜坐的學生正面噴射胡椒噴霧;當情況被上載到YouTube和社交網站後,被廣泛流傳,各方紛紛指責校警濫用暴力。這些校園衝突,或許會喚起其他校園聲援,令「佔領行動」轉到大學校園,影響可能更為深遠。
追求經濟增長神話
自從東歐共黨解體,中國推行開放政策和新興國家冒起後,全球各國都似乎拼命地追求高經濟增長;在一些非民主國家,高增長是維護政權穩定的必須方法。因為當經濟停止增長,失業率上升,人民生活受到影響,會引發民眾不滿,可能推翻沒有人民支持的政權。就算在西方民主國家,政府必須令經濟增長,減少失業,才可以有機會獲得連任;因此,經濟民生問題也往往成了政府選舉時的重要議題。當然,追求經濟增長,創造就業,令人民生活質素得到改善,都是好事。但經濟周期循環不息,無論決策者有多大的智慧,也不能長時期令經濟高速增長而不陷入衰退,因為經濟衰退有重要的功用,就是令經濟單元能去蕪存菁,淘汰低效率、不善經營的企業,令整體經濟變得更有效率。因此,盲目追求增長,只會令決策者過分干預,使經濟波動變得更極端,也有可能令財富變得更集中。其實,只要決策當局能未雨綢繆,提供更完善的社會保護網,令受經濟衰退影響的人得到政府援助,度過困難,那就不一定要盲目追求經濟增長。
消費主義影響深遠
當初發起「佔領華爾街」運動的ADBUSTER是一本反資本主義和反消費的雜誌,但現代社會為了要有高經濟增長,增加消費至為重要。在西方社會,消費佔GDP的大部分,企業投資則是另一重要部分。然而,企業投資最終的目的,是生產貨品和服務消費者。因此,在現代經濟數學模型中,消費者從商品消費中達至最高裨益,是市場經濟的最終目標。各種傳媒廣告,不斷鼓勵各式各樣消費,更以獨特生活方式 (Lifestyle) 作為宣傳技倆,即是若果要有尊榮的生活方式,必須購買某一牌子的汽車、喝某一類飲品、穿著某一品牌的衣著,希望吸引顧客,盲目追求各類商品。年輕人特別容易受吸引追求名牌,甚至不擇手段,有些少女為購買名牌手袋,不惜犧牲色相,參與援交,扭曲社會道德價值。其實不斷鼓勵消費,叫人經常追求新產品,例如不斷追求新型號手機、電腦或新款衣服,只會製造大量垃圾,而且過份消耗地球有限的資源,對下一代影響深遠。
消費填補心靈空虛
其實,盲目追求消費,購買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商品,是現代人一個普遍的現象,亦往往反映出現代人心靈空虛,希望透過擁有物資,來填補內心的缺乏。許多人在生活遇到挫折,不開心的時候,就會以購物紓解內心的煩惱;可惜物質並不能填補心靈的虛空,結果只有不斷的消費,希望能麻醉自己。又或者我們受到同輩的影響,希望得到認同;或許表示自己能追上同輩,透過擁有某些物質商品,肯定自我。
施比受的更為有福
「佔領華爾街」活動其中一個目的,是要揭露企業的貪婪和社會上貧富懸殊的問題,但貪婪不單是企業或金融機構管理層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當社會上大部分人不擇手段去追求更多的財富去支撐消費,社會就變得更不公平。只有當人不再瘋狂追求消費,而去追求更有意義的事情時,社會才會有轉機。一對居住在加拿大斯高沙省的年老夫婦,在去年7月中了超過1,000萬加元的鉅額彩票,他們沒有因此而瘋狂購物,相反,他們將大部分彩金和家人及各慈善機構分享,只留下小部分作不時之需,雖然他們開的仍然是舊款的老爺車,但在物質上他們已經覺得足夠滿足。
聖誕節即將來到,許多人為了購買聖誕禮物大傷腦筋。可否試試在這一個聖誕,減少消費購物,將省下來的金錢,以你預備送禮的親友名義,捐贈給有需要的慈善機構、教會、宣教士或其他有需要的人?「施比受更為有福」,讓我們過一個更有福的聖誕!
馮肇昌(加拿大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