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誠可貴--評影片《戰馬》(War Horse )
《戰馬》不關心戰爭的起因,不關心戰爭輸贏,始終把焦點對準這匹歷經生死滄桑的戰馬,表現人的應許、踐諾、忠誠、忍耐、友善與愛。
最黑暗中呈現黎明
這是黎明前的黑暗時分,這也是兩軍交戰前最後的片刻寧靜。大地在戰慄地等待,空氣中流動著緊張情緒。
一匹馬,一匹突然掙脫了桎梏的戰馬奪路狂奔,打破了無聲無影的氣氛,頓時成為焦點。夜色中牠黑色的身軀如同剪影,一躍而起,從人頭之上跨過戰壕,闖入戰區平坦的開闊地,在佈滿鐵絲網的無人區亡命而逃,直到牠被鐵絲網死死纏著,栽倒在泥水中......
英軍從望遠鏡中分辨出遠方是一匹馬,戰壕裡的士兵們向牠吹出召喚的口哨,躺在地上的戰馬努力地仰頭嘶鳴,牠的叫聲喚起眾人的悲憫之心,於是有一個戰士躍身而出,舉起白旗,冒著死亡的危險,走向戰馬。此際,伴著音樂聲,銀幕上打出 了《聖經》詩篇中最動人心魄的詩句: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這是可憐的馬兒最黑暗、苦難、無助、絕望之時,然而,這卻是屬於牠的黎明。
英德士兵放下敵意
馬兒旁邊對恃著英德交戰方的士兵,為救這馬兒兩人同時到達。因著馬兒,他們放下敵意,合力剪開鐵絲,釋放被困的馬兒,而他們自己也同時被從你死我活疆場仇殺中釋放。此刻,亦是他們人性的黎明。渾身污水和血垢,掩不住上帝所創造的生命本身具有的美與感動,愛馬之情叫兩個敵人如朋友般握手道別。好萊塢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用這一匹名叫Joey的戰馬,遮蔽著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是非對錯、勝負功過的所有敘述,不動聲色地告訴人們,在生命面前,戰爭的意義顯得何等空洞而蒼白。
毛澤東曾在一首詞中,寫下他對歷史上人間戰爭的感慨:「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半世征戰的毛澤東,自然比他人更體會戰爭的殘酷,僅三大戰役蔣軍死傷就達150萬之眾,成為寫進歷史的輝煌戰績,真正是「流遍了,郊原血」。翻開任何一部史書,戰爭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篇章,時間越長,戰局越慘烈,死人越多,必然被格外施以濃墨重筆,這種倒置的價值觀一直被世界所接受,成為正統觀念。《戰馬》中站起一匹偉岸的Joey,將「生命誠可貴」的理念直觀地顯在觀眾的眼前。
影片暗含救贖主題
《戰馬》不關心戰爭的起因,不關心戰爭輸贏(第一次世界大戰各方亦無義可言,這大約也是影片把背景放在一戰的原因吧),始終把焦點對準這匹歷經生死滄桑的Joey,圍繞著牠,表現人的應許、踐諾、忠誠、忍耐、友善與愛。Joey的苦難和曾陪伴牠的人的生死交織,一次次在絕望之境,穿越死蔭幽谷,迎來希望的曙光。
在這樣的時刻,影片引導觀眾忘掉該死的戰爭,去關注鮮活的生命,哪怕,是一匹馬兒!進而影片更通過關注一匹隨時可以被槍斃失喪的馬兒之生命(影片中Joey的主人--Ted和英軍軍醫都曾差點兒槍殺牠),引導人越過馬兒的身影,追想戰爭中人的生命,比如那兩個被槍斃的德國逃兵的生命......對生命的關注,是影片《戰馬》的核心。正因此,電影從Joey的出生開始,經歷過幾番生死磨難,到Joey與主人一起重歸家園為止,記述一個完整的生命歷程;而在這條主線之外,影片還暗含了一個救贖的主題。
斯皮爾伯格不厭其煩一連三次拍攝拍賣Joey的過程,用意即在於此。最後一次拍賣上,小女孩的爺爺不惜用100英鎊的高價買下Joey,之後,痛下決心,無償歸Joey與原主人。於是有了最後一幕,滿天絢麗的晚霞中,Joey長途跋涉之後回到德文郡,斜暉映紅了一家人相擁的身影......
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