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神學家布格曼(Walter Brueggemann)寫過一本書名叫《土地》。當中詳細討論了土地在以色列人信仰歷史中的意義,並探討以色列人的信仰如何因與土地的關係,而出現不同的變化。
土地就是應許
土地對於任何一個民族都非常重要,沒有土地根本就很難有國、有家、有身份。移民,其實就是以一種獨特的形式與土地發生關係──首先是獲准可以自由出入某片土地,其次是有權參與在該土地上的政治生活,或對土地的運用有某程度的決定權,同時也有義務去保護該土地的主權。
以色列人的信仰是從上帝對他們的應許而開展──亞伯拉罕得到上帝的呼召和應許,日後要成為大國,國民無數,但真正的起點則在以色列人被壓逼,替別人工作卻沒有半點話事權(即外勞或奴隸的生活);及後,上帝將他們釋放,應許賜予一片最美、最好的流奶與蜜之地。因著這片在應許中的土地,以色列人便存著盼望的形式度日,他們深信有一天會得著那土地。那時期的信仰體驗是上帝直接照顧,靠上帝所給予的食物養活,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力養生。換言之,當時的土地就是應許。
土地的新意義
當真正得到應許的土地之後,以色列人便可以在其上農耕畜牧,以地裡的出產養生,可見應許已變成事實。此時,他們要對土地進行管理,並以祭司為代表,把部份土產拿來奉獻給上帝。這時期的信仰就是以感恩為記號;不過,上帝吩咐要特別照顧在他們土地上寄居的窮人和客旅,從此,土地多了一份責任。
漸漸地,以色列人不喜歡由上帝直接管治,於是要求設立君王,有了君王制度之後,土地便成為國土,之後君王更對子民進行各式各樣的控制和壓逼,於是出現了土地和權力的誤用。上帝對這種情況甚為不滿,繼而懲罰以色列,致令王國落入了政治不穩的時期。在以色列國被滅,人民被擄之後,他們不但失去了土地,並且還失去了耶路撒冷聖城和聖殿,整個原先以為是「上帝同在」的記號,變成了戰爭的擄物。土地成為回憶。
過了幾百年,耶穌來世宣講天國的信息,再次激起人們對土地的想像。「天國是你們的」,耶穌的承諾再次成為應許;只是今次的應許不單給予有血緣關係的以色列人,而是全人類。怎樣才能取得這土地呢?方法就是與上帝直接建立新關係。這樣,土地就有了新的意義──整個人類歷史的得贖。
對移民的啟示
以色列人與土地的信仰關係,為移民帶來甚麼啟示呢?
首先,以色列人對土地的期待來自上帝的應許。上帝應許賜予他們沒有耕作的土地,上帝藉祂的話語和供應養活以色列人,這是信心和生命歸宿的訓練。人生在世,不是單靠看得見的東西──土地而得生命。
其次,土地是一種賜予,從土地引伸出來的移民或公民身份,也是一種賜予。既然是恩典,人們就不要視之為自己的私有產權,同樣,移民或公民資格也不單是一種私有的權利,而是一種責任。
誤用了土地或公民權的人,就是對恩典的誤解和對上帝的不敬。上帝要求我們的標準是,要憐憫身邊有需要者和堅持社會公義。在以色列人的信仰生活裡,社會制度和社群生活的質量是很重要的一環,甚至是決定靈性高低的極大因素。這說法打破了不少信仰群體的觀念,以為信仰是信仰,政治社會生活跟它不相干。其實在上帝的要求中,信仰的量度與土地的運用直接相關。誤用土地就是罪行。
天國全新土地
至於天國的觀念,乃是指向與人類整體共連的前途。上帝不單是個人或某族某國的上帝,而是人類整體的上帝。祂掌管全人類的前途,並引導人類走向祂所指定的將來。地上任何一種身份和土地權都不過只有相對而非絕對的價值,因此,以國籍或土地來決定人生的全部,將會出現嚴重的信仰偏差,因為上帝對人類的整體未來有一種計劃,用移民的語言來說,我們今天還未抵達要入籍的真正國度(天國),現世的一切都只不過是為將來永恆的國度作預備。
天國,一片全新的土地,一個全新的土地概念。
陳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