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經濟回顧與前瞻
2011年是充滿經濟動盪的一年,一些積聚已久的問題至終爆發,例如歐洲和美國債務危機令歐美經濟停滯不前,又有日本海嘯引發的核電危機,暴露經濟發展背後的能源問題;但在這些動盪中,出現了新的經濟領袖和經濟秩序,最終會否轉危為機,或許2012年會提供答案。
歐洲債務問題
歐洲債務問題在2009年開始浮現,在2010年問題轉趨嚴重,當中問題最嚴重的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在債務到期時出現展期困難,迫使歐洲財長推出拯救計劃和歐洲金融穩定基金 (EFSF)。到了2011年希臘債務問題急劇轉壞,國內經濟改革又面對民眾反對,經濟步入困局,不少分析家推測希臘最終必須宣布破產,進行債務重組,並退出歐元區;而希臘債務更有擴散危機,令人憂慮其他經濟較弱的歐洲國家,包括西班牙和意大利亦可能步其後塵。整個歐洲瀰漫著悲觀的經濟情緒,令全球股市大幅下跌,並打擊全球經濟。可是,歐元區領袖堅決捍衛歐元,加大挽救希臘的計劃,增加EFSF的基金和迫使私人投資者為希臘債務撇賬,希望藉此保著希臘,從而穩定其他歐元成員,保衛歐元。
整個歐洲債務危機的關鍵國家不是希臘,而是德國,因為它是整個歐元區的核心,也是歐洲最強大的單一經濟體系。若歐元區出現問題,最終有能力出手援助其他國家的,就只有德國。近日,坊間流傳著一個說法,就是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都無法控制整個歐洲,但是藉著創造歐元區和歐洲一體化,德國至終成功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波蘭外長最近在柏林出席會議時坦言,德國是歐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國家,只有它才有能力拯救歐洲。
最近有一個分析家指出,歐洲的問題不在債務上,而是在各國生產力不平均的問題上,因此更難解決。德國是歐元區17個國家中生產力最高的國家,換句話說,德國的平均勞工成本較其他國家低,因為工人的教育技術水平較高,而且機器投資也多,令德國貨的競爭能力遠強於歐元區其他16國,因此出口大增,不單在歐元區,也包括出口到世界其他國家。按照經濟規律,歐元應該升值,達至外貿收支平衡;但歐元區內其他國家經濟表現不濟,令歐元長期偏弱,更有利德國持續強勁出口,而且毋須承受操控匯率的指控。因此,德國經濟表現遠勝歐元區其他16國,失業率持續下降,成為歐洲統一貨幣的大贏家,而且成為歐元區內一個無法取代的經濟個體。雖然,為了捍衛歐元,德國可能最終要負起更大的責任,挽救出事的其他國家,但是德國在歐元區以至整個歐洲的領導地位,亦變得更加穩固。最近,德法兩國同意在新一輪的拯救計劃中,加入嚴格的財政規定和審查條款,一方面可以保障避免將來出現更多的國家債務問題,另一方面亦令歐元區各國建立更密切的經濟整合,在各國放棄更多的經濟主權的同時亦大大加強了德國的主導地位。
美國債務危機
在2011年7月時,美國國債達至國債上限14.3萬億美元,國會必須同意調高上限,才可令政府能如常運作。由於國會兩黨就此問題互相攻擊,爭取政治本錢,令市場憂慮美債問題擴大,引起動盪。雖然兩黨在最後限期前同意提高上限,但條件是兩黨要成立一個跨黨派的超級委員會,去解決兩黨在削減政府債務上的分歧,要在未來10年尋求削減共1.2萬億美元赤字。但在11月底,這超級委員會無法達成共識,宣布解散。與此同時,國債亦已上升至15萬億美元,即美國GDP的99%。美國國債問題就好像一個計時炸彈一樣,隨時可以爆發,促成另一場經濟危機。
新的經濟領袖
在2011年,多個重要的國際性經濟機構都出現了新的領導人。首先是國際貨幣基金會 (IMF) 出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總裁拉加德 (Lagarde),有望她可帶領IMF成為國際金融穩定的核心機構。而加國央行行長簡尼(Carney) 出任以瑞士巴塞爾為基地的金融穩定局主席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希望藉著他領導加國的金融機構避過金融海嘯的經驗,去協調建立一個更穩健的國際金融體系。最後,歐洲中央銀行選定了意大利央行行長德拉基 (Draghi) 為新行長,希望在他領導下能穩定歐洲金融體系和經濟發展。
今年經濟展望
2012年仍會是經濟動盪的一年,而且許多積聚已久的問題仍未解決,加上新的問題或會出現。但美國聯儲局已表明,至少在2013年年中前會將利率保持在超低水平(即近乎零利率),在美國經濟仍然疲弱,失業率仍然上升的時候,這超低利率政策有可能繼續延長。希望在新的經濟領袖領導下,加上極之寬鬆的貨幣政策,2012年能成為低迷經濟的轉捩點。
馮肇昌(加拿大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