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點「四大金剛」
最大眾化的上海早點,非「四大金剛」莫屬。大餅、油條、豆漿、糍飯,雄佔上海灘早點市場半壁江山,走的是傳統平民路線。
生意極好
跟粵式早茶的精緻豐富相比,上海人吃早點就樸素簡單多了,歷來只講求快速解決、填飽肚子,一些家庭至今衍襲的,還是在家中將隔夜的剩飯,放點開水煮一煮,幾根醬瓜、幾塊乳腐或一個咸蛋,乾淨俐落,省錢省時。更多上班族和上學族則選擇外出解決早飯,抓緊時間,愛啥吃啥。
最大眾化的上海早點,非「四大金剛」莫屬。大餅、油條、豆漿、糍飯,雄佔上海灘早點市場半壁江山,走的是傳統平民路線。弄堂口、菜場裡不怕見不著這樣的早點攤--一個烘大餅的爐子,一口炸油條的鍋子,一隻燜糍飯的木桶,一個盛滿豆漿的大煲,外加一張桌子、幾條凳子,隨到隨買,隨買隨吃,熱乎乎、香噴噴,生意非常得好,人潮絡繹不絕,要吃最新鮮可口的,往往還要排上一小會兒隊呢!
咸甜大餅
大餅按咸甜分橢圓和圓形兩種。濕濕軟軟的「面胚」,「啪唧」貼在爐膛內壁,只消幾分鐘,外殼就變得金燦燦、脆酥酥的了。咸大餅口感韌韌的,上面往往有黃色的鹼印,似焦未焦的蔥花,一口咬下去,滿口溢香;而甜大餅表面則滿是芝麻,酥酥的脆皮當中,裹著烤得半化不化的白糖,甜而不膩,更受年輕人和孩子的喜愛。
香脆油條
油條起源於宋朝,原稱為「油炸檜」又稱為「油炸鬼」,老百姓痛恨奸人秦檜,讓他入油鍋炸而食之,不料油條那麼好吃,一傳就是近千年。把發好的面團擀成薄薄長長的一條,然後,用刀均勻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兩兩相疊,用短棍在中間一壓,一拉再轉幾下,垂入油鍋晃一晃,兩頭一掐,看著它沉入鍋底,隨即浮起,慢慢變胖,緩緩伸直,油滋滋、脆生生,金黃色的油條就出鍋了,那叫「一個香」啊!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住嘴,也可以泡在豆漿裡吃、蘸著醬吃,自是別有風味。
香濃豆漿
和大餅一樣,豆漿也分甜咸兩種。甜漿只是淡漿加點糖,最簡單卻是咸大餅包油條的最佳搭配。至於咸漿則稍微複雜些,少不了要灑上老油條碎末、紫菜和蔥花,再講究些的,加點榨菜粒和小蝦皮,滾燙的豆漿裡,一定要淋入醬油和醋,待結成豆花再滴上辣油,味道鮮美無比,喝完都捨不得擦嘴。
管飽糍飯
「四大金剛」裡,最樸實無華卻最管飽的就是糍飯,純正的白糯米或血糯米,結結實實的一大團,裹或不裹白糖隨各人喜好,「大胃王」會選擇在裡面緊緊地塞上一根熱油條,這樣一團糍飯下肚,撐到中午都不帶喊餓的。近幾年,糍飯也有不少改良,包肉鬆的、蘿蔔乾的、火腿粒甚至咸蛋黃的,花樣雖多卻總也比不上包白糖或油條來的經典不衰。
離開上海已經兩年,每次想起家鄉早點的「四大金剛」,還是讓我懷念不已。
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