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樓市 敗也樓市
不少人一生工作,拚命賺錢都是為了能購得一所安樂居;不錯,能擁有一所屬於自己的物業,是何等樂事,不再憂慮業主加租或逼遷,更可保值。但是當樓市逆轉,一生積蓄可能在轉瞬間化為烏有,令人痛心欲絕,而更嚴重的,更可觸發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可謂成也樓市,敗也樓市。
各地樓市表現參差
近三年美國經濟低迷,經歷樓市泡沫爆破的後遺症,而最近的數據顯示,樓市有跡象正穩定下來,包括新屋動工量、銷售量或房地產價格等;但是要房地產重新支持經濟,還有一段漫長的路。
香港正踏進回歸中國後的第15年,最新的樓價指數顯示,樓價已衝破1997年的歷史高位。對居住在香港的人,這也不是甚麼新消息,因為過去數年樓價不斷攀升,已超越許多上班一族的能力,究竟這一97年金融風暴後的另一樓市泡沫會否爆破,或許只是遲早的問題。
中國房地產正在調整期,不少主要大城市的房價維持幾個月的下調,一方面反映中國政府壓抑樓市過熱所推出的各項政策奏效,另一方面也反映逐漸降溫的中國經濟增長,究竟樓價下降是長期增長中的短暫調整還是泡沫爆破,還有待觀察。
為刺激經濟,澳洲央行減息半厘,希望阻止已連續五季下跌和較高峰期回落一成的澳洲樓市。據研究,澳洲樓價自1990年已升逾四倍,樓市隨時見頂,進入長期調整期,重複美國和日本的困境。
加拿大房地產在4月份持續表現理想,房屋銷售量和樓價都輕微上升,而新屋銷售量,特別是多層柏文都有可觀的增長。在多倫多,正在興建的柏文數量,較紐約市高出三倍;多倫多有否能力吸納在未來數年推出的柏文單位,將會成為多倫多以至全國房地產表現的重要決定因素。
樓房地產舉足輕重
樓房地產一如其他商品,主要受到供求的影響。在供應方面,主要因素是土地的供應和政府的房屋政策,例如在香港居者有其屋的興建或地積比率的規限;在北美洲則受市政府的分區 (zoning) 政策的影響。在需求方面,主要取決於供屋的成本和利率,人民的喜好(例如中國人特別喜歡置業,但某些國家的人卻喜歡租屋),人口增長和政府的人口政策等。
但房地產不同的地方是,它不單是一消費品,亦是投資,而且當人們置業後會衍生出更多的需求,例如家具、電器、裝修等。因此樓市蓬勃會帶旺其他行業,變成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由於房地產價格相對收入十分龐大,一般人不可能一次過付清,會選擇分期付款,先付上首期,然後按月向銀行供款。雖然各地對按揭貸款的規定不一,但對首期和貸款與樓價的百分比、攤還年期、銀行審批標準,都有嚴格的監管和限制。但無論如何,由於樓市所牽涉的數目龐大,而槓杆比率偏高(一般要求貸款和樓價的比率為百分之八十),很容易出現問題。
舉例說,一間價值為100萬的房子,首期20萬,貸款80萬。假如屋主在購屋後遇上樓市下挫,在一、兩年間下跌25%,屋價下降至75萬,那麼屋主所投入的首期已化為烏有,變為負資產,只有期待樓市重拾正軌。
假如樓價下跌幅度更大,業主可能被迫斷供或破產,這樣銀行也只好被迫收樓,在市場重售。假若大量業主斷供,銀行的壞賬自然上升,輕則減低銀行利潤,重則拖垮銀行;而不少銀行早已將房屋按揭,結集成金融票據,在金融市場上出售給世界各地的投資者。理論上,這可分散投資風險,但實際上卻可令某單一市場的風險轉到世界各地,互相牽連。
房地產市場在各國經濟舉足輕重,也是與居民息息相關,究竟如何能令房地產市場穩健增長、防止泡沫,就變成十分重要了。
馮肇昌(加拿大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