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完沒了的歐債危機
今年初歐債危機好像有點穩定下來,原因是歐洲央行在去年底推出了長期再融資方案 (long-term refinancing operations),令歐洲各銀行能以低利息大量向央行貸款,藉此解決銀行間資金短缺的問題,而且銀行更可利用低息貸款,在市場買入利息較高的歐洲各國債券而從中取利。長期再融資方案間接令歐債的需求增加,導致息率下調,從而減輕因國債高企而帶來的利息負擔。看似是解決歐債危機的靈丹妙藥,只在短短數月已失效,特別是法國和希臘大選後,歐債危機的警鐘再度嚮起,原因何在?
問題的核心在於長期再融資方案只可以暫時舒緩銀根短缺,並不能真正減低歐洲各國的負債。若要減低負債率,政府必須緊縮開支,不單要達至收支平衡,更要有足够盈餘去償還長久積壓的債務。從個人理財角度而言,欠債還錢,惟有無可奈何要勒緊肚皮,連升斗市民都知道要做的事,無可能精明的國家領袖會不明此理,可惜明顯不過的道理,要真正實行,政治上可說是困難重重。
政府大幅度緊縮開支,定必嚴重打擊整體經濟,令失業率上升,就以希臘和西班牙為例,現在整體失業率已超過20%,若然再實施緊縮,定必雪上加霜。可謂未見其利,先見其大害,難苦的日子不會是短時間,要大部分國民心甘情願捱三至五年,可能更長時間才能走出低谷,談何容易!最近希臘和法國大選結果,正反映出市民開始對緊縮政策不滿。
希臘的情況可說是窮途末路,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預料一系列的緊縮政策可令希臘債務逐漸回復正軌,但絕大部分的研究機構都指出IMF的預測過於樂觀,而依現時的經濟實況來看,政府大幅度收緊開支,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最終令希臘負債率不跌反升。
長遠而言,希臘只剩下兩條可行的出路,一是希望歐洲各國再施援手,注入大量金錢,二是脫離歐元區,令其貨幣大幅貶值,無論是出路一或二,都極其艱難。即使歐元區的其他成員願意再施援手,定必迫使希臘嚴守一系列的緊縮政策,問題是希臘國民是否願意承受當中的痛楚?一下子脫離歐元區,無疑是長痛不如短痛之策,但對歐元區的穩定,必帶來莫大的衝擊。希臘若要脫離歐元,除發行新貨幣外,定必須同時實施外匯管制,以防止資金撤走,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有見及此,定必恐怕成為另一個希臘而把錢轉放在財政較穩健的德國,形成金融大混亂。
希臘的最終結局會是何模樣,實在無人能料。
納言(加拿大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