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老弄堂
記憶中的童年時光,就是這樣在上海的老弄堂裡度過,短暫平淡卻珍貴難忘。老弄堂在生長於上世紀70、80年代的孩子們眼裡,就像一個天然充滿野性的遊樂園。
點點滴滴不曾忘卻
童年的記憶充滿了純真和美好,那些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住在上海一條最普通,也最不起眼的老弄堂裡。晴天跟弄堂裡的小朋友,挨家挨戶在前廳後院間穿梭追逐,雨天則穿著套鞋在鵝卵石的小路上踩水坑玩,看水花飛濺;放學和鄰居小伙伴一邊圍著小桌子寫作業,一邊把桌上的鹽津棗翻來覆去數算著;一起玩遊戲、一起看小人書、一起圍著爆米花爐子和吹糖人的小攤流口水--點點滴滴不曾忘卻。
提起上海老弄堂,歷歷在目的一個場景就是「乘風涼」。每逢夏天,一到傍晚,大大小小的弄堂裡便隨處可見一支支的乘涼大軍,可以一直持續到天墨黑才偃旗息鼓。那些住房通風條件差的人家會早早給門口水門汀地面,潑上幾盆涼水降溫,然後支起折疊桌,擺上板凳,一家老少圍在一起吃著喝著,聊著一天的見聞,旁邊井台的水桶裡,一隻碧綠的大西瓜已經泡得透涼。晚飯後,那些有條件在家裡安安穩穩吃過飯的人家,也會陸續加入乘涼行列,那時的場面就壯觀極了!從弄堂口到弄堂尾,涼蓆、竹榻、躺椅、長凳甚至門板,人們搖著蒲扇,點上蚊香,各家各戶或是幾家幾戶扎堆在一塊兒,吃西瓜、打撲克。男人們開始天南海北、天馬行空地胡吹海聊;主婦們抓緊時間在水龍頭下洗洗涮涮、家長裡短一番;老人們在一邊念著兒歌、哄著小孩;大一點的孩子則各自尋找自己的樂趣,文靜的會團坐在涼蓆上看小人書、下飛行棋、聽無線電裡的小說連播,頑皮好動的孩子們都會緊抓夕陽的尾巴追逐嬉鬧,還沒洗過澡的少不了趁機摸爬滾打遊戲一通。
充滿野性的遊樂園
老弄堂在生長於上世紀70、80年代的孩子們眼裡,就像一個天然充滿野性的遊樂園,他們在那裡扎堆撒野,隨性所動,無拘無束,自由生長。玩「老鷹抓小雞」,也玩「木頭人不許動」,從「官兵抓強盜」到「老狼老狼幾點鐘」......遊戲間有拉幫結派的、也有稱王稱霸的,放肆的笑聲夾雜著嘹亮的哭聲,飄飄揚揚蜿蜒於整條弄堂。男孩們玩的大多是一些比較爭鬥的遊戲,比如打彈子、滾鐵環、鬥雞、刮香煙盒、頂核子等;而女孩們熱衷的遊戲通常就柔和文雅多了,比如跳橡皮筋、造房子、跳繩、丟沙包、踢毽子等。這些對現在孩子們來說完全陌生的遊戲,卻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回憶,在那物質條件大不如今的童年時代,給我們帶來過數不盡的快樂和歡笑。
記憶中的童年時光,就是這樣在上海的老弄堂裡度過,短暫平淡卻珍貴難忘。
詩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