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鹽
喝湯時,嫌不夠味,掏了一小把鹽,撒在水裡,一瞬間無影無蹤,溶解了,消失了,化成美味在湯中。這樣便對幼幼白白的鹽起了敬意。
有甚麼比這鹽更偉大?一把鹽,犧牲了自己,成全了味道。人們的味蕾嘗著鮮味的時候,就只說這肉真新鮮美味,這菜真甜嫩,但是鹽呢?此刻無影無體,也沒有讚美歸它頭上來。
香港名廚李棠(彪哥)曾將他的廚藝公開。他指出,白鹽是令美食更趨完美的祕訣。斬白切雞時,看見他在雞肉上薄薄的塗上一點鹽,果然雞的鮮甜味就給帶了出來;若非知道實情,肯定鹽的功勞又被抹殺了。另一次,在香港彪哥菜館品嘗他的拿手好菜,他特意在我們面前示範了一道「煎鹿舌配雞脾菇」,除了見他撒下少許白鹽外,其他調味料一樣也沒有,但味道之佳,簡直一絕。由此可見,鹽在食物中所發揮的功用,不可少覷。
其實,成鹽的過程也是錘煉。有所謂水漏法,用陽光把海水蒸發而成,海水從第一塊田送至第二塊田,再第三塊、第四塊......途中不斷受曝曬蒸發。過了八、九塊田,才撒下鹽種,讓鹽生成。這是一個極嚴酷的提煉,鹽要受過風吹日曬的煎熬才能得成,成鹽之後,卻又是一個大犧牲。
所以聖經說門徒是鹽是光,把鹽和光相提並論自有道理。門徒是光,照得遠近;門徒也是鹽,散發味道。這世上有人幹大事,有人幹小事,只要全人投入奉獻,成大成小都無兩樣,都是白鹽。
李鄭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