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有道 安寢無憂
消費文化令人們著重物質過於 一切,加上政府鼓勵消費藉以剌激經濟,引致國民消費過度、債台高築,國家也隨時爆發債務危機。大家若能居安思危、量入為出,那麼無論遇上任何境況--或好或壞、或升或跌,相信都可以安然度過。因此,懂得個人理財之道,極為重要。
理財計劃十大要點
* 減低債務:一般人以為應該在低利息期間盡量還清債務,其實銀行及金融借貸工具等計算還債方法,是先還息、後還本;要是連利息也付不了,何以還本?故此,減輕債務的好方法,是趁機鎖定較低的利率,用較低的利息還債。
* 債務重組:應以利息較低的方案(貸款loans或銀行信貸額 lines of credit),來償還高利息借貸工具(如信用卡)的債務。
* 財政預算:每年要訂立財政預算,並且每季都需要進行檢討和修正,重點是按個人收入和儲蓄來控制消費,以期達至收支平衡。例如:每年寫下購物清單(如手機、汽車......) 力有所逮者固然無問題,不然就要以優先次序來取捨。定期三個月檢視預算,發現有透支情形,該及早補救。儲蓄應納入財政預算計劃之一,如著名國際股票投資者、企業家和互惠基金先驅者Sir John Templeton,在幾十年前就已提倡儲蓄薪金的25%,能力不及的話,那便由5%開始吧!
* 應急基金:除個人儲蓄外,最好預先申請銀行信貸額,以備應急之需;要知道銀行是不會借錢給沒有資產的人的。
* 檢視信用卡消費狀況:將信用卡減至一張,個人消費狀況及欠債額便能一目了然,避免胡亂花費。漸趨流行的借記卡 (debit card) 是銀行提供給消費者的最佳理財工具,有助減少透支。
* 貸款vs.銀行信貸額:不妨以貸款(本金兼利息)或銀行信貸額(只計利息)作還款方法,挑選付款額及利息較低的一種,可加快還清欠債。
* 預先申請房屋貸款:置業前,應先向銀行申請房屋貸款。以下簡單的方程式,有助大家計算個人的負擔能力:每月可付出的金額(如$1000)乘12個月($1000X12=$12,000)除以利息(如3%),換言之,最高的購屋價是40萬。
* 檢視∕重組個人投資組合:投資者不單著眼於賺錢與否,更重要的是看看投資組合是否適合自己,例如:你不能承受高風險的話,便不應購買有關產品,並以切合自己的產品代替。
* 善用稅務優惠:好好利用免稅儲蓄戶口(TFSA)及註冊退休儲蓄計劃(RRSP)的稅務優惠。在年結之前,付清保險箱、專業牌照等費用,以享額外的回扣。
* 僱主退休計劃:僱主應為自己退休計劃早作打算,如為個人退休金計劃(IPP)或RRSP供款,保障退休後的生活。
影響經濟的大趨勢
不要以為肆意消費只是個人問題,其實,它會引起負面的連鎖反應。例如美國國民及企業等揮霍無度的花費,累及國家需以發行債券來狂印鈔票解決財困,結果令負債額飊升,達至空前的17萬億赤字。信貸評級機構標普,因美國債務問題下調其信用評級,成為美國史上的頭一遭。總統奧巴馬打算減1.5%國民生產總值(GDP)來處理「財政懸崖」危機,勢必拖延經濟增長,引發經濟衰退。加國與美國為鄰,向來關係密切,美國對本國經濟前景或多或少構成影響。幸好加國有豐富資源作後盾,經濟前景較美國為佳,唯一的問題在於地產多年未曾下跌,因此存在的風險較美國大。另一方面,加國跟同是資源國的澳洲,將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加幣及澳幣因而升值。
現時美國債務近乎17萬億,國際評級機構要觀看美國國會跟總統是否同一步伐面對削赤及減債的問題。假若債務持續上升而國民生產力趕不及,美國債務的評級也有可能再度被下調。
對投資者而言,適宜分散投資,不要把所有資源集中一種金融工具,如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也講求紀律,因金融工具總有上落,適當的時候便要更換投資組合,大前提是:賺取利潤,減少損失。
居安思危量入為出
加國利率上調早晚會發生。試想想,若利息由3%升至4%,房屋貸款、個人債務等隨之遞增,你我負擔得來嗎?除非薪金有同等升幅,否則負債只會令人百上加斤。因此,學習理財、定期檢視及重整財政預算、盡快修正不合宜的財政路向,是非常重要的。
假若大家都能居安思危、量入為出,則無論所遇的境況如何,或好或壞,或升或跌,相信都可以安然度過。
潘啟鴻(皇家銀行財富管理副總裁及投資組合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