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
小孩子的閱讀習慣多由大人講故事啟導,小小心靈從小聆聽得多,自有好故事留下好印象。到了兒童自行選擇課外讀物時,往往會踏著昔日的「故事足印」,形成恆常讀書嗜好,終身受用無窮。
小兒兩、三歲時,每晚睡前例必由媽媽坐在床邊,講讀故事書哄睡,由動聽情節伴入夢鄉。床邊講故事的情景,大概成了他學前記憶最甜蜜的部份,那真是超優質的親子時間。
早上由媽媽牽著小手兒步行上超市,邊走邊講,小兒吸收故事情節,聽得眉飛色舞。這一段溫東魯拔街的小斜坡路段,每次信步所至,竟也踏出了小朋友的童夢樂園。當時兒子百聽不厭的,就是中國章回小說《水滸傳》的經典故事「武松打虎」。他媽媽以「棟篤講」——表情結合誇張手勢、聲情並茂,演繹千年前大宋臨安的庶民情懷。這樣講講談談,彷彿街頭賣藝般以聲音作媒介,傳達武松上景陽崗前後的不同遭遇。孩子專心致志細聽。
在中國北方,這種街頭「口水秀」稱為「說書」;在南方,大家管這叫「講古」。故事中的主人公武松喝多了烈酒,更增添情景交融的戲劇張力,讓小孩聽得如癡如醉;更好玩的是,每次重講的時候,小兒總期待與上次有些不同。這敢情好辦,表演者索性大膽再創作,小孩最怕大人每一回像留聲機般重複「翻叮」,煞是悶人。
武松打虎聽過了,孩子下一步自己拿起繪本故事書細讀,看畫認字,由聽覺擴大至視覺上的訊息吸收,就連手指上的小肌肉運動也得以發揮,一舉數得——因著聽書、看書、借書以及買書,進而發現書中樂趣無窮,且愛上流連圖書館和書店,自行開拓閱讀新天地。武松打死猛虎,但見虎威猶在,轉化成書蟲,寄生在我兒身上。
何良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