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大熊貓
亞特蘭大動物園哺乳動物館館長斯奈德(RebeccaSnyder)指出,大熊貓瀕危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乃是人類大量砍伐竹林,破壞其棲息地,令牠們的生活空間越加縮少,食物短缺。所以,我們有責任去保育大熊貓,確保野生大熊貓能存活。
國際保護野生動物的象徵
大熊貓可愛的面孔、黑白分明的蓬鬆皮毛、溫馴愛玩的天性、俏皮的動作,令中外人士皆為之著迷。原產於中國的大熊貓,一直被視為「國寶」,也被稱為生物界的活化石,更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被評為瀕危物種,估計現存野生的數目約有1600隻,主要散居於中國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牠們的天然生活環境,也取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的稱號;依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大熊貓在國內可獲最高級別的保護。
在國際舞台上,大熊貓無疑是保護野生動物方面的權威象徵。「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1961年成立)的標誌設計靈感,源自當時在英國倫敦動物園展示的大熊貓「姬姬」。事實上,世界不少組織均投入拯救大熊貓行動,例如「世界自然基金會」每年花在熊貓保育工作的費用超過200萬;多倫多動物園在租借兩隻大熊貓期間,每年也會交付中國政府100萬元,作為熊貓研究和保育之用。
保育大熊貓計劃意見不一
英國野生專家派克漢姆(Chris Packham)曾揚言,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大熊貓可能是最嚴重浪費保育金錢的動物之一。然而,資深科學家兼美國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園內有兩隻大熊貓)物種生存中心負責人魏德特(David Wildt)並不認同上述說法;作為一名生物學家,他對大熊貓如何由食肉動物變為食草動物,以及其不完美的繁殖系統特別感興趣,認為甚具研究價值。
大熊貓每天需進食30磅至45磅以上的竹子,不過,由於竹子內含有99%水份,致令牠們營養不足,身體軟弱。大熊貓全年倚靠不同種類的竹子維生,若因土地開發而挪去某一類的竹樹,牠們便可能在某段時間缺糧。
另一方面,竹樹每15年至120年便會出現一次大規模周期性凋謝。所以,無論是人為或天然的原因,都會增加大熊貓饑餓致死的危機。此外,雌性大熊貓每年只排卵一次,受孕期約24小時至72小時,無怪乎繁衍率極低。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1980年,中國政府跟「世界自然基金會」為拯救大熊貓,而達成一項長期科研合作項目,建立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座落於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這個中國最大及最著名的研究中心,專門開展大熊貓的保護、飼養、繁殖、生態、野外救護、放歸等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研究中心成功解決了圈養大熊貓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存活難的三大難題,成為全球最大的人工飼養種群,約佔全世界圈養總數的60%,成果驕人。
現今全中國有超過60個大熊貓保護區,致力保存適合大熊貓的生態環境,支持繁殖計劃。
中外多國通力保育大熊貓
多個位於澳洲、歐洲及北美洲的動物園,均齊齊參與保育大熊貓行動。過往20年,由於科技和繁衍方法日趨進步,在國際動物園和研究所跟中國大熊貓專家和保護區等通力合作下,圈養大熊貓的繁殖成功率大大提升,單就2012年,便有超過350隻圈養大熊貓,令人非常鼓舞。
多倫多動物園不單透過它的瀕危物種儲備基金,來支持大熊貓保護項目;它還跟擁有大熊貓的動物園合作,擴大科研和相互合作的計劃,當中研究範圍包括動物行為學、營養學、獸醫學、繁殖學等。多倫多動物園和貴湖大學將提供一個三年的獸醫科學博士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大熊貓的有關研究。
綠萼